驼山石窟
在今山东青州市城西南十二里驼山上。共有洞窟五个,龛窟一个,计大小佛像六百三十八尊。其中第3号窟最大,窟深2.5米,阿弥陀佛造像高达5米,底座高1米,上刻 “大像主青州主管柱国平桑公” 题记,为北周时雕凿。其余四个洞窟为隋、唐造像,有长安二年 (702) 题刻。1988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今山东青州市城西南十二里驼山上。共有洞窟五个,龛窟一个,计大小佛像六百三十八尊。其中第3号窟最大,窟深2.5米,阿弥陀佛造像高达5米,底座高1米,上刻 “大像主青州主管柱国平桑公” 题记,为北周时雕凿。其余四个洞窟为隋、唐造像,有长安二年 (702) 题刻。1988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今四川大邑县北二里。《方舆胜览》 卷56邛州: 平云亭 “在大邑之静惠山”。明曹学佺 《蜀中名胜记》 卷13大邑县: “本志,静惠山一名东山。山下土城,相传是蜀汉将军赵云筑。盖云尝防羌于此,有云墓及
又作邦金。在今西藏南部,门隅地区达旺西北。藏语意为大草坪。邦金地区有六定:郭尔定、萨克定、麦定、伦布定、拉则喀曼定、木曲定(定为门隅地区的一级行政区划)。原隶属于西藏地方政府管辖,1951年被印度政府
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置,属徐州。主铁冶。在今江苏铜山县东北利国乡。境内盘马山产铁。《寰宇记》卷15徐州:利国监“本徐州之狄丘冶务烹铁之所”。神宗时有三十六冶。冶工达三四千人(苏轼《东坡奏议》卷2
在今湖南道县北五十里。《清一统志·永州府一》:木垒山“当往来官道。山势峭拔,俯临潇水。沿流而下五十里,皆石磴悬绝”。
在今内蒙古巴林右旗西北冷坝。 一说即今扎鲁特旗南之奎屯山。唐时为契丹、奚、霫三部族的界山。《新唐书·北狄传·奚》:延和元年(712),“以左羽林卫大将军幽州都督孙佺,左骁卫将军李揩洛、左威卫将军周以悌
在今河北阳原县西南。《方舆纪要》卷18万全都司: “溜云山在西城西南三十五里,高出云表。” 《清一统志·宣化府二》: 溜云山 “山势嵯峨,高出云表。下有秋林亭。辽建。盛暑时,山石滴水成冰,可消烦渴”。
又名锡岩仙洞。在今湖南衡东县东三十五里鱼形乡锡岩村金觉峰东麓。清光绪 《衡山县志》:“唐时锡封金觉,故山名金觉,岩名锡岩。” 石壁上镌有晋人谢灵运、明成化年间衡山知县鲍德等诗词。
明洪武六年 (1373) 置,属天全六番招讨司。治所在今四川泸定县北岚安乡 (昂州)。清康熙四十年 (1701) 废。
在今河南固始县东南。《三国志·魏书·刘馥传》: 东汉建安中任扬州刺史,“兴治芍陂及茄陂、七门、吴塘诸堨以溉稻田,官民有畜”。古水利工程名。在今河南省固始县东南。东汉建安中,刘馥为扬州刺史,兴治茄陂七门
又作五兰布通山。即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西南乌兰布统乡北之大红山。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抚远大将军福全率清军在此击败准噶尔噶尔丹。古山名。即今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西南乌兰布统乡大红山。清康熙二十九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