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高凉县

高凉县

①西汉置,属合浦郡。治所在今广东阳东县北。东汉末属高凉郡。东晋废。

②北魏太和十一年 (487) 置,为高凉郡治。治所在今山西稷山县东南三十里。北周移治玉壁城 (今稷山县西南十二里汾河南岸)。隋开皇三年 (583) 属绛州,十八年 (598) 改为稷山县。

③南朝梁改安宁县置,为高凉郡治。治所在今广东阳江市西。唐武德五年 (622) 改为西平县。


古县名。(1)西汉置,治今广东省阳东县西北。以境内高凉山为名。两汉属合浦郡。三国吴属高凉郡。南朝宋废,梁中大通中又改安宁县置,移治今阳江市西,为高州及高凉郡治。唐武德五年(622年)改为西平县。(2)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析龙门县置,治今山西省稷山县东南。为高凉郡治。北周徙治玉壁(今稷山县西南)。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为稷山县。


猜你喜欢

  • 浦城县

    唐天宝元年 (742) 改唐兴县置,属建州。治所即今福建浦城县。《寰宇记》 卷101浦城县: “以城临浦”,故名。宋属建宁府。元属建宁路。明、清属建宁府。1913年属福建北路道。1914年属建安道。1

  • 大沙沟

    在今甘肃景泰县境内。《方舆纪要》卷62靖远卫:大沙沟“在卫北黄河外。嘉靖中边臣李承勋言,宁夏自镇远关至大沙沟,旧有台堡相接,以断北寇西行之路是也”。

  • 石崖山

    在今贵州镇远县城北。《方舆纪要》卷122镇远县:石崖山“石高百仞,屹立如屏,亦曰石屏山,郡之镇山也。山半有石窦,久雨窦中水出,其明如虹,则江必溢,居民候此以避水。山右有路,旋绕屈曲,名九曲冈。《志》云

  • 北上洛县

    南朝宋置,为北上洛郡治。治所在今湖北郧西县西北上津镇。南齐改为上洛县。古县名。南朝宋置,治今湖北省郧西县西北上津。为北上洛郡治。齐改置上洛县。

  • 楚旺镇

    即楚王镇。今河南内黄县西北楚旺镇。清尹耕云 《豫军纪略》 卷4: “以 (咸丰) 十一年四月,扰及内黄之楚旺。”在河南省内黄县北部。面积41平方千米。人口3.3万。镇人民政府驻楚旺,人口8650。原名

  • 乌君山

    在今福建光泽县东北。《寰宇记》卷101邵武军邵武县:乌君山“在县西一百里。高二千二百丈。……秦汉之代有徐仲山者,于此山(采药)遇神仙妃耦,多假乌皮为羽,飞走上下,故山因名之,今有乌君石存焉”。《方舆纪

  • 关王岭

    在今湖北京山县北。《舆地纪胜》卷84郢州:关王岭“在京山县北。上平如掌,有球场及故城垒形”。

  • 蒲胥市

    在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 (故江陵县城) 西北纪南城内。《左传》: 宣公十四年 (前595),楚使申舟聘于齐,过宋而不假道于宋,宋人杀之。“楚子闻之,投袂而起,屦及于窒皇,剑及于寝门之外,车及于蒲胥之市”

  • 又名北制、虎牢。西周东虢邑。春秋郑邑。在今河南荥阳市西北三十六里汜水镇西。《左传》: 隐公元年 (前722),郑庄公即位,姜氏为共叔段 “请制。公曰: ‘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五年(前7

  • 小安国

    亦作东安国、小国。都喝汗城(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东北)。《魏书·康国传》 有小安国。《资治通鉴》:唐显庆四年(659)九月,“诏以石、米、史、大安、小安、曹、拔汗那、悒怛、疏勒、朱驹半等国置州县府百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