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高平郡

高平郡

①西晋泰始元年 (265) 改山阳郡为高平国,治昌邑县 (今山东巨野县南)。十六国后赵改为郡。南朝宋移治高平县 (今邹城市西南)。北齐天保七年 (556) 移治任城县 (今济宁市)。隋开皇三年(583) 废。

②北魏正光五年 (524) 置,属原州。治所在高平县 (今宁夏固原县)。辖境相当今宁夏固原、彭阳二县地。西魏末改为平高郡。

③北周改高都郡置,属建州。治所在高都县 (今山西晋城市东北三十里高都镇)。辖境相当今山西晋城市及高平县地。隋开皇初废。唐天宝初改泽州为高平郡,治所在晋城县 (今晋城市)。辖境相当今山西晋城市及沁水、高平、陵川、阳城等县地。乾元元年(758) 复改泽州。

④南朝宋改高平国为郡,属兖州。移治高平县(今山东微山县西北平山南)。北齐天保七年 (556)移治任城县 (今济宁市)。隋开皇初废。

⑤南朝梁置,为南建州治。治所在高平县 (今河南商城县东)。北周改为平高郡。

⑥南朝陈太建六年 (574) 置,治所在大徐城(今江苏泗洪县南)。东魏时治所在高平县 (今江苏盱眙县西北)。隋开皇初废。

⑦北周置,属济州。治所在清泽县 (今山东郓城县东十六里)。辖境相当今山东郓城、梁山等县地。隋开皇初废。


(1)西晋泰始元年(265年)改山阳郡为高平国,十六国后赵改为郡,治昌邑县(今山东巨野县南)。属兖州。辖境相当今独山湖及金乡、巨野、邹城等市县之间地。其后屡有变迁。南朝宋移治高平县(今邹城市西南),北齐移治任城县(今济宁市)。隋开皇初废。(2)南朝梁置,治大徐城(今江苏泗洪县东南半城)。隋开皇初废。(3)北魏正光五年(524年)置,治高平县(今宁夏固原市),属原州。辖境约当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地。西魏末改名平高郡。(4)北周改高都郡置,治高都(今山西晋城市东北)。辖境约当今晋城、高平等市地。隋开皇初废。唐天宝、至德时又曾改泽州为高平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泽州。


猜你喜欢

  • 杨万里墓

    在今江西吉水县西北黄桥洴塘。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江西吉水人。南宋诗人。墓碑刻“宋杨万里公墓”。

  • 太平川长官司

    即太平长官司。治所在今四川兴文县南大坝镇。《明史·程信传》:成化三年(1467),镇压戎县山都掌蛮,“明年至大坝,焚寨千四百五十。前后斩首四千五百有奇,俘获无算。……改大坝为太平川长官司。分山都掌地,

  • 詹墟

    即今江西乐安县城。《清一统志·抚州府一》: 乐安故城,“ 《县志》,县初置于古塘,在今县北,后徙于詹墟。本严城市,宋景祐进士詹镐,为崇仁簿,家于此,故名詹墟”。

  • 留吁

    春秋赤狄国。在今山西屯留县南十二里古城村。《春秋》: 宣公十六年 (前593),“晋人灭赤狄甲氏及留吁”。即此。古国名。又称纯留,春秋赤狄所建。在今山西省屯留县南。《左传》宣公十六年(前593年):晋

  • 青罕

    即今河北故城县东北十五里青罕镇。清光绪《故城县志》 卷4: 青罕 “距城十八里”。

  • 宿安镇

    即今山东临邑县东北宿安乡。清同治 《临邑县志》 卷2: 宿安镇在 “城东北,距城二十五里”。同书又载: 燕王堤 “邑东北二十里宿安店周围有堤。旧传唐太宗征辽宿此,命军士负土筑城,未就,遂名宿安堤。明成

  • 环翠山

    在今贵州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北。《明一统志》 卷88安庄卫: 环翠山 “在卫治北。林木四时苍翠”。

  • 小修武城

    在今河南获嘉县东。《史记·高祖本纪》:“汉王得韩信军,则复振。引兵临河,南飨军小修武南,欲复战。”即此。《水经·清水注》:“修武,故宁也,亦曰南阳矣……亦曰大修武。有小故称大。小修武在东。”

  • 天成湖

    在今安徽芜湖县西北五十里,接芜湖市界。《清一统志·太平府一》:天成湖“在芜湖县东南十五里。一名天圣湖。广一百八十顷。由荆沼港入长河”。今通称为荆山河,在濮家店对岸入青弋江。《舆地纪胜》谓在当涂县,误。

  • 野猫洞汛

    在今湖北保康县南,歇马河西岸。清有把总驻防。民国 《湖北通志》 卷36保康县: 野猫洞“ 《光绪舆地记》: 在城西南一百四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