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鱼陵

鱼陵

春秋郑地。在今河南平顶山市西南。《左传》: 襄公十八年 (前555),“楚师伐郑,次于鱼陵”。杜注: “鱼陵,鱼齿山也。在南阳犨县北。郑地。”


又称鱼齿山。在今河南省平顶山市西北。《左传》襄公十八年(前555年):“楚师伐郑,次于鱼陵。”《续汉书·郡国志》:颍川郡襄城县“有鱼齿山”。


猜你喜欢

  • 乱柳

    在今山西沁县南十里段柳村。《资治通鉴》:五代梁开平二年(908),“周德威等退屯乱柳”。《宋史·地理志》 威胜军:“太平兴国三年于潞州铜鞮县乱柳石围中建为军。”在今山西省沁县。《资治通鉴》:五代梁开平

  • 海坛 (壇) 山

    一作海澶山,又名东岚山。即今福建平潭县海坛岛。《明一统志》 卷74福州府 《山川》:海坛山 “在福清县东南,海上远望如坛,因名”。《方舆纪要》 卷96福州府福清县: 海坛山 “上多云气,亦名东岚山”。

  • 武丘镇

    北宋置,属韦城县。即今河南长垣县东北四十六里武丘乡。

  • 浯州场

    在今福建金门县东。元置巡检司于此。明洪武二十五年 (1392) 在此设盐课司。

  • 竹箐关

    宋置,属洪雅县。在今四川洪雅县西六十里竹箐镇西北竹晶关。明设竹箐山巡司于此。清费密《荒书》:顺治十七年(1660),张献忠余部郝承裔“又取洪雅县,退守竹箐关”。即此。

  • 岐山郡

    西魏改平秦郡置,属岐州。治所在雍县(今陕西凤翔县东南)。辖境相当今陕西风翔及麟游县西部,岐山、扶风二县北部地。隋开皇三年(583)废。西魏改平秦郡置,治雍县(今陕西凤翔县东南义坞堡)。属岐州。辖境约当

  • 大笔架山

    俗称天桥山。在今辽宁锦州市天桥镇东南海域中。清康熙《锦州府志》卷1:大笔架山在“城西南六十里。峙海中,状如笔架。潮退见天桥,广八丈,长四里。上有朝阳寺。多飓风,屋瓦辄飘去。今存空堵。康熙十三年,察哈喇

  • 拉林山

    即今黑龙江省五常县东南、吉林敦化市北之张广才岭。《清一统志 · 吉林》: 拉林山 “在城东北二百四十五里。周二十里。拉林河发源于此”。

  • 章武国

    西晋泰始元年 (265) 置,治所在东平舒县 (今河北大城县)。辖境相当今大清河、海河以南,文安、大城县以东,沧州市、海兴县以北地区。北魏改为章武郡。西晋泰始元年(265年)置,治东平舒(即今河北大城

  • 拉巴随城

    即今西藏加查县西南拉绥。《清一统志 ·西藏》 卫地诸城: 拉巴随城 “在喇萨东南四百四十里”。拉巴随又作拉岁、拉载。清雍正年间置,在今西藏自治区加查县西南拉绥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