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上海市南市区南部半淞园路与花园港路一带。清道光初为吴家桃罗,清末沈志贤改建为花园。1919年辟为公园。因东临黄浦江,取杜甫诗“剪取吴淞半江水”之义,取名为半淞园。抗日战争时期为日军所毁。
即今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沙镇西北龚路镇。清光绪 《江苏全省舆图》: 川沙县西北有 “龚家路”。
又名一塔。在今云南大理市(下关)北二十六里,点苍山龙泉峰东麓,地处大理古城西南郊。为正方形十六层密檐式中空砖石塔,高43.87米。明杨慎游记,考之史传,为隋文帝时建。俗名阿育王塔。《清一统志·大理府》
即虢。西周初封国。都上阳(今河南三门峡市东)。春秋时灭于晋。《左传》:僖公五年(前655),“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八月甲午,晋侯围上阳……冬十二月丙子朔,晋灭虢”。1956年冬在今三门峡市北上岭村
后金崇德四年(1639)置,属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驻昌都庙(今内蒙古阿巴嘎旗南查干淖尔苏木)。1914年划归察哈尔特别区,1928年属察哈尔省。1947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1949年并入西部联合旗。古旧
南齐置,属越州。治所在杜同县 (今广西北海市东南咸田)。辖境相当今广西合浦县东南福成、营盘乡一带。后废。南朝齐置,治杜同县(今广西北海市东南咸田)。辖境相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一带。后废。
一名雉山。在今广西桂林市区南雉山岩。南宋范成大 《桂海虞衡志》: “雉岩亦江滨独山。有小洞,洞门下临漓江。” 明张鸣凤 《桂胜》 云: 雉岩“下饮江水,其土侧起,有昂首欲飞之势,名或因之”。
即今江西广昌县东南尖峰乡。清时有外委把总驻防。在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西北部。面积171平方千米。人口2.7万。镇人民政府驻尖峰,人口1.2万。因近尖峰岭,故名。1958年前分属昌感县三区、东方县三区。
在今广东番禺市(市桥镇)东莲花山水和市南沙湾水一带。清李调元《南越笔记》卷46:“番禺海中有白蚬塘, 自狮子塔至西江口, 凡二百余里,皆产白蚬。……白蚬多生于雾,每当春暖,白雾瀰空,濛濛霂霂之中。土人
①在今浙江湖州市城区南。《宋书·孔觊传》: “吴喜军至义乡,伪辅国将军、车骑司马孔璪屯吴兴南亭。” 即此。②唐代通海城路上的要站。即今云南建水县。在今浙江省温州市附近。谢灵运有《游南亭》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