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水入淮处。在今安徽怀远县东北。《晋书·武帝纪》: 泰始六年 (270),“吴将丁奉入涡口,扬州刺史牵弘击走之”。即此。(涡guō) 今安徽省怀远县东北、涡河入淮之口。魏晋以来为南北水运交通要隘。《资
明成化四年(1468)太子少保、户部尚书李敏创建。在今河南襄城县西南紫云山中。十八年(1482) 赐额。后又扩建。今存大殿和东西配殿及东西厢房、门楼及观澜桥、墨香泉等胜景。明成化四年(1468年)太子
①又名樟树镇。北宋属清江县。即今江西樟树市。明洪武三年 (1370) 于此置巡司。清乾隆三十年 (1765) 裁,移临江府通判驻此。1949年为清江县治。1988年改为樟树市。②一名清江嘴镇,又作靖江
①在今湖北枝城市北。《水经·江水注》:夷道县“县北有女观山,厥处高显, 回眺极目。古老传言,昔有思妇,夫官于蜀,屡衍秋期,登此山绝望,忧感而死, 山木枯悴,鞠为童枯。乡人哀之,因名此山为女观焉。葬之山
即札什伦布寺。在今西藏日喀则市南尼色日山下。清《西藏图考》卷3:后藏“有寺曰札什伦布,乃班禅额尔德尼坐床之所,旧名仍仲宁翁结巴寺”。
古族名。《史记·西南夷列传》:“滇王者,其众数万人。其旁东北有劳浸、靡莫, 皆同姓相扶,未肯听。劳浸、靡莫数犯使者吏卒。元封二年,天子发巴、蜀兵击灭劳浸、靡莫,以兵临滇,滇王始首善,以故弗诛。”秦、汉
在今湖北枣阳市东南。《方舆纪要》卷79枣阳市:华阳河“在县南四十里。源出武王山,西流入白河”。
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南。东汉初平二年 (191),孙坚讨董卓,得汉传国玉玺于此。《三国志·吴书·孙破虏讨逆传》 注引 《吴书》 曰:“(孙) 坚军城南甄官井上,旦有五色气,……坚令人入井,探得汉
春秋楚邑。在今湖北秭归县北。《左传》: 昭公十四年 (前528),“楚子使然丹简上国之兵于宗丘,且抚其民”。古邑名。春秋楚邑。在今湖北省秭归县境。《左传》昭公十四年(前528年):“楚子使然丹抚宗丘之
即陶河。今河南孟县南一段古黄河的别称。《魏书·孝庄纪》: 武泰元年 (528) 四月,“车驾巡河,西至陶渚”。即“陶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