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黄龙镇

黄龙镇

①在今河北永年县 (临洺关) 东南。《资治通鉴》: 唐光化三年 (900),李克用将李嗣昭拔洺州,朱全忠遣其将蕾从周 “自邺县渡漳水,营于黄龙镇”。即此。

②即今湖北蒲圻市北黄龙镇。清道光 《蒲圻县志》 卷 4 《乡里》: 北乡,“黄龙团,距城十五里。……有镇在黄龙山下”。

③北宋置,属彭山县。在今四川双流县南黄佛乡境。


(1)古镇名。唐置,在今河北省永年县西南。光化三年(900年),朱全忠将葛从周救洺州,自邺县渡漳水,营于黄龙镇,即此。(2)今镇名。(1)在安徽省怀宁县西部。面积27.2平方千米。人口2.1万。镇人民政府驻黄龙舌,人口2400。因有黄土岗形似黄龙吐舌,故名。1949年为黄龙、杨林、小畈等乡。1958年属龙泉公社,1961年析置黄龙公社。1984年改为黄龙乡,1992年置黄龙镇。主产稻、油菜籽。竹席编织兴盛。有建材、化工、包装等厂和建筑公司。212省道公路经此。古迹有新石器时代和商代文化遗址。(2)在江西省大余县中部、章江上游。面积92平方千米。人口1.7万。镇人民政府驻黄龙圩,人口230。传晋许旌阳得悉孽龙在丫山造海,欲淹生灵,即往除之,孽龙在此变为黄龙,故以此神话传说名黄龙圩。1949年属二区,1958年设双峰公社,1959年改黄龙公社,1984年改乡,1995年设镇。产稻、花生、油菜籽、茶叶、柑橘等。为县毛竹生产基地。大龙山富钨矿藏。有钨矿、农具厂、建筑业等。323国道经此。古迹有丫山灵岩寺。(3)在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区东南部。面积152平方千米。人口4.4万。镇人民政府驻黄龙垱,人口5980。据传早年附近一深潭中有黑黄两龙相斗,黄龙胜,故名。1949年属黄龙区。1956年属峪山区,1958年属峪山公社,1961年复改区。1975年改公社,1984年置镇。淳河经境。主产稻、小麦、棉花,盛产芝麻。有建材、化肥、农机、食品加工等厂。为县东南部农副产品集散地。襄洪、双黄公路经此。(4)在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西北部。面积126平方千米。人口1.8万。镇人民政府驻黄龙滩,人口6790。1969年为黄龙公社,1984年置镇。堵河、犟河沿为河谷平地。主产蔬菜、小麦、稻,特产茶叶、柑橘、板栗、龙须草等。有水电、建材、化工、机电、水产品等厂。为鄂西北土特产品集散地。襄渝铁路、老白公路经此,堵河通航。游览地有黄龙滩水库水上乐园。(5)在湖南省新宁县中部。面积222.9平方千米。人口2.6万。镇人民政府驻黄龙,人口2000。地以桥名。1949年属四和乡,1950年建黄龙乡。1958年属和平公社,1961年为黄龙公社。1983年改乡,1985年建镇。1995年横铺乡并入。主产稻,并产柑橘、脐橙、茶叶、花生。多杉、桐、楠竹。有印刷、竹木加工、副食品加工等厂和水电站。为县北部农副产品集散地。邵新公路经此。(6)在湖南省株洲县南部。面积72平方千米。人口2.7万。镇人民政府驻祖福桥,人口2420。境内有黄龙桥,镇因桥名。1949年为湘潭县天台乡。1956年设黄龙乡,后改公社。1959年划入株洲市郊区,1965年划归株洲县。1984年复乡,1994年置镇。主产稻、竹木,人工造林3400公顷,有“人工林海”之称。产沙金。有水泥、石灰、林木加工、农机等厂。株衡公路经此。


猜你喜欢

  • 冶河镇

    即今河北栾城县西北二十里冶河镇。旧名城上堡,清名冶河堡。为栾城县北通石家庄的交通要道。在河北省栾城县中北部。面积47平方千米。人口4.4万。镇人民政府驻程上,人口 3450。因镇东有冶河故道得名。历为

  • 江乡馆

    在今四川眉山县东七里蟆颐山上。旧名共饮亭。南宋嘉定间,眉州知州魏了翁扩建,改名江乡馆,有江乡馆记。《宋史·魏了翁传》:“复蟆颐堰,筑江乡馆,利民之事,知无不为。”

  • 棋盘岭

    在今湖南邵阳市南五里。《方舆纪要》 卷81邵阳县 “石门山” 条下: 棋盘岭 “相传诸葛武侯尝驻此,与客对奕云”。

  • 春秋时卫邑。在今山东鄄城县北旧城镇。《春秋》:庄公十四年 (前680),“冬,单伯会齐侯、宋公、卫侯、郑伯于鄄”。杜注: “鄄,卫地。今东郡鄄城也。” 战国属齐。《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威王九年 (前

  • 武丰

    (豐) 县 ①西晋置,属桂林郡。治所当在今广西东北部融江及红水河下游一带。南朝宋废。齐复置。后废。②唐长寿二年 (693) 改唐兴县置,属遂州。治所在今四川蓬溪县南。神龙元年 (705) 复改为唐兴县

  • 南口墟

    即今福建将乐县西南南口。《清一统志·延平府》 “茶坞墟” 条下: “南口市,在 (将乐) 县西南三十里永安铺。”

  • 关口镇

    本名五郎关。即今陕西宁陕县。1936年宁陕县迁治于此。(1)在河南省新密市东南部。面积16平方千米。人口1万。镇人民政府驻关口村,人口 1100。因村地处风后岭和大磨岭两山中间的狭长地带,为新密通往新

  • 放山

    在今江苏苏州市西南, 近岝㟧山。 《越绝书·吴地传》: “放山者,在莋确山之南。” 《清一统志·苏州府一》: “岝㟧山在吴县西南。 《越绝书》:笮确山,禹游天下,引湖中柯山

  • 武平县

    ①东汉置,属陈国。治所在今河南鹿邑县西北四十里庙王庄。《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建安元年 (196),封曹操为武平侯于此。西晋属梁国。东晋废。北魏正始中复置,属陈留郡。隋开皇十八年(598) 改为鹿

  • 三水县

    ①西汉置,属安定郡。为属国都尉治。治所在今宁夏同心县东北下马关镇北红城水古城。东汉末废。②北魏太延二年(436)置,属新平郡。治所在今陕西旬邑县西二十八里。西魏大统十四年(548)移治今彬县西北十五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