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黑龙潭

黑龙潭

①在今北京市海淀区温泉镇杨家充南侧寿安山北麓。明 《帝京景物略》 卷5: 黑龙潭,“土人传黑龙潜中”,故名。为明、清皇家祀雨之地。明成化八年 (1472) 于此建龙王庙,清乾隆三年 (1738)封龙神为昭灵沛泽龙王之神。庙内碑石林立。

②在今河南卫辉市西。《宋史· 岳飞传》: 南宋建炎二年 (1128),“战胙城,又战黑龙潭,皆大捷”,大败金人。《方舆纪要》 卷49汲县: 黑龙潭 “在府城西。旧时黄河决堤,潴而为潭处也。上有黑龙神庙”。

③在今云南昆明市北二十八里龙泉山麓。相传汉代建有黑水祠,明洪武间改建为龙泉观。今辟为龙泉公园。黑龙潭潭水深黑,产鱼甚多。

④在今云南楚雄市东南云龙镇东。《方舆纪要》卷116南安州: 黑龙潭 “在州 (治今云龙镇) 东七里。水深莫测”。


(1)景点名。(1)在山东省泰安市泰山西路。瀑布自山崖泻下,如白练悬空,山鸣谷应。崖下一潭深数丈,名黑龙潭。潭上有长寿桥,长23米,横跨西溪,状若长虹。桥下悬崖百丈,急湍奔流。近处有“西溪石亭”,亭门石刻一联云:“龙跃九霄云腾致雨,潭深千尺水不扬波。”游人多在此观瀑。1944年于潭南截流筑坝建龙潭水库,蓄水30多万立方米。(2)在河南省卫辉市西。黄河决溢,潴而为潭。《宋史·岳飞传》:建炎二年(1128年)岳飞战金兵于胙城,又战于黑龙潭,皆大捷。即此。(3)在云南省昆明市北郊15千米的龙泉山麓黑龙潭公园内。据考为汉代益州郡的黑水祠,唐宋时建道观,元代为龙泉观。因山下有一潭,水自底冒出,源源不竭,色深黑,传为黑龙潜藏其中,故名。现有上下二观,下观为黑龙宫,面潭西而立,创建于明景泰五年(1454年)。北沿石阶而上,为龙泉观,即上观,层楼叠阁,殿宇三重。观内遍种奇花异草,著名的有唐梅、宋柏和明山茶花,被称为“黑水祠中三异木”。碑亭内收藏着历代碑碣、石刻。潭水梅花,山岚烟雾,引人入胜。园内东山嘴山坡上,有王德三等三烈士墓。(4)在云南省丽江市象山脚下。潭面宽阔,碧水澄澈,玉龙雪峰倒映其间。堤上绿树蓊郁,景色极为秀丽。清乾隆二年(1737年),纳西族人民在此建龙神祠,乾隆题“玉泉龙神”,故又名“玉泉”。潭中建得月楼。楼前有郭沫若书题楹联:“龙潭倒映十三峰,潜龙在天,飞龙在地;玉水纵横半里许,墨玉为体,苍玉为神。”极尽玉泉之妙。潭北的五凤楼,精巧美观,1979年从芝山迁此。(2)集镇名。在云南省勐海县东部。格朗和哈尼族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1270。因地处黑龙潭畔得名。产水稻、旱稻、茶叶等。有公路西北接昆洛公路。

丽江黑龙潭


猜你喜欢

  • 眉山店

    在今河南新密市东。《金史·武仙传》:天兴元年 (1232),汴京被围,武仙自宛、邓入援,“至密县东, 遇大元大将速不䚟兵过之, 仙即按军眉山店”。即此。在今河南省新密市东。《续资治通鉴》

  • 散毛誓崖等处军民宣抚司

    元至正六年 (1346) 改散毛府置,属四川行省。治所即今湖北来凤县西北猴栗。元末明玉珍改为散毛沿边军民宣慰司。元至正六年(1346年)改散毛府置,治今湖北省来凤县。元末明玉珍时改置散毛沿边军民宣慰司

  • 兴利镇

    北宋置,属聊城县。在今山东茌平县西三十里。金改属茌平县,仍为镇。

  • 赵城

    在今山西洪洞县北赵城镇东北三里。《史记·赵世家》: 周穆王 “赐造父以赵城”。即此。春秋时赵简子居此。隋于此置赵城县。古邑名。在今山西省洪洞县赵城镇东北。《史记·赵世家》:周缪王“赐造父以赵城,由此为

  • 甘露坊

    在今陕西麟游县西北马坊。即唐马坊,先置于九成宫苑外,后移于此。

  • 新生洲

    ①又名新生矶、姜家洲。在今湖北黄州市西北三十里。《续资治通鉴》: 南宋景定元年(1260) 一月,“蒙古张杰、阎旺作浮桥于新生洲”。即此。②在今湖南岳阳市西。宋范致明 《岳阳风土记》:“丁晋公南迁还岳

  • 蔓渠山

    为熊耳山之殊称。又名鸾山、峦山、闷顿岭。在今河南卢氏县东、栾川县西北。为伊水发源处。《山海经· 中山经· 中次二经》: “蔓渠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竹箭,伊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洛。” 《汉书·地理志》

  • 宣武观

    ①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古邺北城外。《晋书·石季龙载记》 曰: “建元初,季龙飨群臣于太武前殿,有白雁百余集于马道南。季龙命射之,无所获。既将讨三方,诸州兵至者百余万。太史令赵揽私于季龙曰: ‘白雁集殿庭

  • 盐城监

    唐置,在今江苏盐城市南。《新唐书·地理志》 盐城县: “有盐亭百二十三,有监。” 《寰宇记》 卷124楚州: “盐城监,古之盐亭也。历代海岸煎盐之所。元管九场,伪唐(南唐) 以为盐监,周显德三年平江淮

  • 可失哈里

    又作可失哈尔、可失哈耳、可失哈儿、合失合儿、合失哈儿、哈什哈尔、哈什哈儿、喀什噶尔、乞思合儿、乞失哈里。今新疆喀什市。《元史·耶律希亮传》:中统四年(1263),耶律希亮“至可失哈里城”。即此。见“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