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龙城

龙城

①汉匈奴集会处。《汉书·匈奴传》:“岁正月,诸长小会单于庭祠;五月,大会龙城,祭其先天地鬼神。”其地一在漠南,元光六年(前129),卫青出上谷击匈奴,至龙城。此时匈奴单于庭在今大青山地区,龙城应离此不远,在上谷西北,今内蒙古乌兰察布盟东境。一在漠北,今蒙古国鄂尔浑河上游西岸哈剌巴尔戛逊故城。元狩四年(前119),汉军大举出塞攻打匈奴后,单于庭迁到漠北,今鄂尔浑河上游,龙城亦应在此附近。《辽史·萧国图玉传》谓窝鲁城即古龙庭单于城,元耶律铸《下龙庭》诗注谓龙庭在和林西北,地望相符。

②即和龙城。又名黄龙城、龙都。即今辽宁朝阳市。《晋书·慕容皝载记》:东晋咸康七年(341)“使阳裕、康柱等筑龙城,构宫庙,改柳城为龙城县”。十六国前燕、后燕、北燕建都于此。北魏太延二年(436)克龙城,后改置营州。

③即今吉林梅河口市东北海龙镇。清光绪五年(1879)于此置海龙厅。二十八年升为海龙府。1913年改置海龙县。民国《东北年鉴》:“海龙,民国二年由海龙府改设,治龙城。”

④在今安徽萧县东北,凤凰山南麓。《水经·获水注》:“获水东历龙城,不知谁所创筑也。”

⑤在今河南郏县东南。《水经·汝水注》:“汝水又东南流与白沟水合,水出夏亭城西,又南径龙城西,城西北即摩陂也,纵广可一十五里。魏青龙元年有龙见于郏之摩陂,明帝幸陂观龙。于是改摩陂为龙陂,其城曰龙城。”即此。

⑥在今河南长垣县东南三十里龙相村。《魏书·地形志》长垣县:“有龙城。”《寰宇记》卷2长垣县:龙城“昔夏桀臣龙逢所居,因以为名”。

⑦在今湖北公安县西南。《方舆纪要》卷78公安县“吕蒙城”条下:“《志》云,县西南有龙城,周五里有奇。”《清一统志·荆州府一》:龙城“在公安县西永安乡。一名龙墙。上曰上龙墙,下曰下龙墙,中有城曰鸡鸣城。遣址甚具”。


(1)又作茏城、龙庭。匈奴祭天、大会诸部处。《汉书·匈奴传》:“岁正月,诸长小会单于庭,祠。五月,大会龙城,祭其先、天地、鬼神。”在今蒙古国鄂尔浑河西侧和硕柴达木湖附近。(2)又名和龙城、黄龙城。在今辽宁省朝阳市。十六国前燕慕容皝八年(341年)筑,营建宗庙、宫阙,并置龙城县。次年自棘城迁都于此,号新宫为和龙宫。慕容儁元玺元年(352年)迁都蓟,建留台于此。后燕永康二年(397年)复以此为都。冯跋太平元年(409年)在此建立北燕。太兴六年(436年),北燕为北魏所灭,燕王焚和龙宫殿,东走高丽。北魏置镇,后置营州。


猜你喜欢

  • 糁潭镇

    唐置,在今安徽无为县南七十里长江北岸。《新唐书·杨行密传》: “ (孙) 端、(赵) 晖次采石,行密自糁潭济,端等战不胜。” 北宋属无为县。

  • 青冈峡

    亦作青冈岭。在今甘肃环县西北。《资治通鉴》: 五代唐同光四年 (926),朔方节度使康福“至青冈峡,遇吐蕃野利、大虫二族数千帐……大破之,杀获殆尽”。

  • 淡水溪

    又名上淡水溪。在今台湾省本岛北部。源出大霸尖山东侧,曲折北流,经台北市区,至淡水港入海。《清一统志· 台湾府》: 上淡水溪 “在彰化县东北上淡城西。《旧志》: 源出东北界大山中,深十余寻,缘岸皆古梅,

  • 通肯河

    在今黑龙江省青冈县东。源出小兴安岭,南流入呼兰河。《清一统志·黑龙江》 “呼伦河” 条下: “通肯河,在 (齐齐哈尔) 城东四百五十里,东南流入呼伦河。”呼兰河支流。在黑龙江省中部。源出小兴安岭南麓。

  • 浮舟山

    在今湖南吉首市东北。《方舆纪要》 卷81镇溪千户所 “镇溪山” 条下: “ 《名胜志》: 所东北有浮舟山。山形横亘如舟。下有岩洞,水流成溪。”

  • 赤谷

    在今陕西周至县东南。《水经·渭水注》:漏水“出南山赤谷,东北流径长杨宫东”。宋敏求《长安志》卷18:“赤谷在(盩厔)县东南三十五里。”

  • 济阳县

    ①秦置,属砀郡。治所在今河南兰考县东北四十里堌阳镇。汉属陈留郡。西晋属陈留国。西晋末及十六国后赵属陈留郡。北魏属阳夏郡。隋属济阴郡。唐初属杞州。贞观元年 (627) 废。②南朝宋侨置,属马头郡。治所在

  • 山角站

    元置,属全州路。在今广西全州县东北五十里湘江岸。明置驿。清置巡司。

  • 弯头镇

    即湾头堰。北宋置,属江都县。即今江苏扬州市东北湾头镇。《元丰九域志》 卷5: 扬州江都县有弯头镇。南宋绍兴四年 (1134),毁湾头港口牐,以遏金兵。《宋史· 李全传》: 南宋绍定三年(1230),李

  • 宁夏中卫

    明永乐元年(1403)置,属陕西都司。治所即今宁夏中卫县。清顺治十五年(1658)并入宁夏右屯卫。明永乐元年(1403年)置,治今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清雍正二年(1724年)改为中卫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