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龙城镇

龙城镇

北宋置,属渠江县。即今四川广安县东北九十里白市镇。


(1)在安徽省萧县中部。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96平方千米。人口12.5万。镇人民政府驻龙城,人口6.6万。1949年设龙城镇,1958年成立虚实公社,1960年改称萧城镇公社,1980年复置龙城镇。产小麦、玉米、大豆和水果、蔬菜等,“帽山萝卜”久负盛名。有建筑、建材业。徐阜铁路和311国道及萧淮公路经此。(2)在江西省彭泽县北部、长江南岸。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63.5平方千米。人口6.1万。镇人民政府驻龙城,人口1.6万。以彭泽曾名龙城县而名。五代南唐昇元二年(938年)始为县治。1946年设龙城镇,1947年以城南双峰尖山名双峰镇,1949年改名城关镇,1958年改公社,1981年复设城关镇,1982年复名龙城镇。2001年泉山镇并入。主产蔬菜。有机械、造船、工具、五金、钢窗、水泥、砖瓦、家具、包装箱等厂。沿江有客货运码头,牛九公路与彭海、彭乐公路经此。名胜有澎浪矶,隔长江与小孤山对峙。(3)在河南省郾城县西部。面积42.3平方千米。人口5.8万。镇人民政府驻后郑村,人口 1050。因建有龙城开发区得名。1958年建十五里店公社,因公社机关驻十五里店村得名。1976年公社机关迁后郑村。1984年改十五里店乡,1995年改龙城镇。产小麦、玉米、大豆、稻。有羽毛制品、骨粉、制革、制鞋等厂。漯宝铁路、洛界公路经此。(4)在广东省龙门县东部偏北。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24平方千米。人口5.3万。镇人民政府驻东门路,人口4.5万。明弘治九年(1496年,一说六年)始置县城,称附城镇。1961年称县城镇,1964年始称龙城镇。因在龙门河畔,以龙门河得名。地处丘陵地带。农产稻、花生、甘蔗、蔬菜。有林场和柑橘场。卫生香和传统竹木工艺品著名,还有针织、化工、陶瓷、缝纫机台板、通风设备、水泥、玻璃围棋等厂。龙始、增马、龙塘公路在此交会。(5)在云南省呈贡县西北部、滇池东岸。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9.6平方千米。人口3.1万。镇人民政府驻龙城,人口2.9万。1956年以龙街、城内合并置镇,各取一字得名。为元代以来县城及商业中心。1958年撤镇设公社,1963年为龙街公社。1984年复置镇。地处滇池沿岸坝区。产稻、蚕豆、小麦、玉米、蔬菜、水果等。有钢铁、建筑、建材、纺纱、食品加工等企业。境内有市橡胶五厂、省化工学校等。有以蔬菜为主的大型常年批发市场。昆洛公路纵贯南北。有公共汽车通昆明市区。古迹有石碑村汉墓群、清魁星阁。龙街为张天虚故里。


猜你喜欢

  • 奈王井

    在今陕西靖边县西。《宋史·西夏传》:元丰四年 (1081),分道伐西夏,内侍王中正 “至宥州奈王井,粮尽,士卒死亡者已二万,乃引军还”。

  • 福宁府

    清雍正十二年 (1734) 改福宁州置,属福建省。治所在霞浦县 (今福建霞浦县)。辖境相当今福建霞浦、福安、宁德、福鼎、寿宁等市县及周宁县大部分地。1913年废。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改福宁州置,

  • 马踏墟

    即今广东电白县东北马踏镇。清道光《电白县志》卷8:马踏墟“在县东北三十里”。

  • 吉舒铁路

    从今吉林省吉林市以东的龙潭山至黑龙江省舒兰市。长77.8公里。是联络吉海与拉滨线的联络线。日伪于1941年建成。1945年被拆除。

  • 崇安驿

    元置,属崇安县。在今福建武夷山市旧南门外。明初改为长平驿。

  • 西溪铺

    在今贵州黔西县西。《清一统志·大定府》 “鸭池河铺”条下:又有“西溪铺”等皆戍守处。

  • 荆子关

    即荆子口关。今河南淅川县西北荆紫关。即“荆紫关”。

  • 源潭店

    即今河南唐河县东北源潭镇。清乾隆 《唐县志》 卷1 《集镇》: “源潭店,县北二十里。”

  • 阿育王寺

    在今浙江鄞县东二十里宝幢镇阿育王山下。相传西晋太康二年(281)僧人慧达首建舍利塔藏释迦牟尼遗骨。东晋义熙元年(405)建寺。《舆地纪胜》卷11庆元府:释迦如来真身舍利塔,“按寺碑云:东晋义熙初,以塔

  • 大创忽儿河

    即今吉林、辽宁两省境之招苏台河。明《全辽志》:大创忽儿河“在(开原)城西北一百里。源出分水岭,西流入辽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