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标山
①在今湖南黔阳县西南黔城镇。《元和志》卷30龙标县:“因龙标山为名。”《方舆纪要》卷81黔阳县“金龙山”条下:“又龙标山,《志》云:在县治(今黔城镇)东城内。沅、黔二水会流经其下。”
②在今贵州锦屏县南。《清一统志·黎平府》;龙标山“在府城西北龙里司东北。唐王昌龄谪龙标尉, 即此”。
①在今湖南黔阳县西南黔城镇。《元和志》卷30龙标县:“因龙标山为名。”《方舆纪要》卷81黔阳县“金龙山”条下:“又龙标山,《志》云:在县治(今黔城镇)东城内。沅、黔二水会流经其下。”
②在今贵州锦屏县南。《清一统志·黎平府》;龙标山“在府城西北龙里司东北。唐王昌龄谪龙标尉, 即此”。
即汴水、汴渠。
①唐武德元年 (618) 置,治所在彭原县(今甘肃西峰市北彭原乡)。辖境相当今甘肃西峰市地。贞观元年 (627) 废。②唐贞观七年 (633) 改羁縻洪州置,属松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马尔康县东。后废
一作鄯阳县。隋大业元年 (605) 改招远县置,属朔州。治所在今山西朔州市。三年 (607)改属马邑郡。唐复属朔州。辽以后作鄯阳县。明洪武初废。古县名。又作鄯阳县。隋大业元年(605年)改招远县置,治
北周改青城郡置 (一说北周置),属眉州。治所在青神县 (今四川青神县南二十里瑞峰镇)。辖境相当今四川青神县地。隋开皇三年 (583)废。北周置,治青神县(今四川青神县南)。辖境相当今四川省青神县一带。
亦名临塞砦。北宋置,属廓州。在今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西南。《宋史·地理志》 廓州:“东至宁塞砦一十七里。”
金初置,属山东东路。治所即今山东莒县。大定二十二年 (1182) 升为城阳州。金置,治莒县(今属山东)。辖境相当今山东省莒县、沂水、莒南、日照、沂南、沂源等县市。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升为城阳州。
即今西藏申扎县西北一百八十里孜桂错。东南距嘉零湖十八里。清末辛亥年版 《西藏新志》 卷上: 嘉零湖 “自西北隅流出,而入查尔喀特湖”。
亦称太平铁矿。为当涂县铁矿的总称。即今安徽马鞍山矿区。
即今安徽庐江县北石头镇。清光绪《庐州府志》卷3庐江县《乡镇图》:北有石咀口。
又作赤坎。即今广东斗门县西北大赤坎。《广东舆地全图》香山县图:县西南有大赤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