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龙水镇

龙水镇

唐置,属大足县。即今四川大足县南四十里龙水镇。《宋史·卢斌传》:淳化二年(991),“侦知贼(任诱)在龙水镇,值大雨,斌驰马四十里,骑从数十人,遂斩(任)诱等百余级”。即此。清光绪十年(1884),镇民余栋臣在此举行反洋教、反清武装起义。


(1)镇名。(1)在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东部。面积12平方千米。人口1.3万。镇人民政府驻朱宅,人口 1900。因地处龙水公路中段,故名。1985年析龙湾乡地置水心乡,1988年改置镇。产稻、油菜籽,兴淡水鱼养殖。有电器、电子配件、防腐器材、消防器材、电瓷器、陶瓷、小五金、工艺美术品、纸板、牛筋线、竹器、编织、砖瓦等厂。花岗石资源丰富。龙水公路经此。(2)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州县北部。面积277平方千米。人口5万。镇人民政府驻龙水,人口 1360。因地形如龙盘虎踞,隔溪对峙,故名。1950年为全州县八区。1958年称龙水公社,1962年改龙水区,1968年复公社。1984年改乡,1994年置镇。地处山地及山前平地。产稻、玉米、甘薯、柑橘等。有农机、酿酒、食品加工等厂。为农贸集市。公路通全州、大石江、塘前、殿子岭等。(3)在重庆市大足县南部。面积76.1平方千米。人口9.5万。镇人民政府驻龙水,人口2万。唐末始名龙水,系取“龙溪河水源丰富”之意。宋置龙水镇。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余栋臣在此起义失败,官府改其为旧化场。宣统二年(1910年)复名龙水镇。宣统三年析置复隆乡。1941年分建新建乡、龙西乡,1953年分建顺龙乡。1993年龙西、大围、顺龙、平桥、沙桥五乡合并建龙水镇。产稻、小麦、玉米、甘薯。历为县南物资集散地和交通枢纽。有五金、电镀、机电、交通机械、铸钢等厂。以菜刀、剪刀等小五金产品著称。大邮、大永、龙石、龙宝等公路在此交会。(2)集镇名。在吉林省和龙市东北部。属八家子镇。人口 1000,多朝鲜族。因福洞河流经龙头山而得名。产稻及木耳、人参。有木制品、玻璃、麻纺等厂。和龙铁路经此,公路北接松老公路。镇西南有龙头山唐渤海国古墓群。


猜你喜欢

  • 永平卫

    明洪武四年(1371)置,属北平都司。治所即今河北卢龙县。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废。

  • 禹穴

    ①在今浙江绍兴市东南十三里禹陵。《史记·太史公自序》: “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 即此。②在今陕西旬阳县东一百三十里。《清一统志·兴安府二》: 禹穴 “高八尺,深九尺,旁镌 ‘禹穴’ 二字。穴右有

  • 李陵台站

    元置,为上都南驿路第二站。在今内蒙古正蓝旗南闪电河旁之黑城子。明初为开平卫驿站,名威虏驿。后废。即今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南黑城。为元代大都(今北京城)和上都(在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之间交通驿站

  • 蜀山

    ①在今浙江余姚市东汇头乡南。元柳贯诗:“姚江东去蜀山青。” 即此。②在今浙江萧山市东北五十五里。《隋书·地理志》: 余杭郡盐官县 “有蜀山”。宋 《咸淳临安志》卷27盐官县: 蜀山 “在县西南二十七里

  • 威远寨

    ①北宋大中祥符七年 (1014) 置,在今甘肃武山县南。熙宁八年 (1075) 改为威远镇。②北宋宣和三年 (1121) 废隆州置,属邕州。在今广西东兰县南。元初废。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兰县南。南宋属

  • 新井

    在今四川重庆市旧城内。《舆地纪胜》 卷175重庆府: 新井 “在巴县南五十步,东西一十五步。《地理志》 云: ‘周武王克商,封同姓为巴子,遂都于此。地因险固以置城邑,并在高冈之上’。唐天授年中,刺史许

  • 威德城

    东晋建元二年 (344) 慕容皝改涉夜城(南罗城) 为威德城。在今内蒙古西辽河上源西拉木伦河或老哈河流域。一说在今辽宁朝阳市东北。《晋书·慕容皝传》: “改涉奕于城为威德城。” 《方舆纪要》 卷18大

  • 隋堤 (隄)

    隋大业元年 (605) 开通济渠,沿渠筑堤植柳,世谓之隋堤。《清 一统志·开封府二》:隋堤 “一名汴堤。隋大业元年筑,西通济水,南达淮泗,几千余里,绕堤植柳。明正统、景泰间重筑,镇以铁犀。亦名三里堤,

  • 纪庄子

    在今天津市河西区西南部。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天津,7月9日以杨贵林为首的义和团率三百名团民在此与联军前锋日本军队展开斗争,击毙日军队长。后因武器不敌而失败,一千余团民与百姓惨遭杀害。

  • 太原城

    即舜井城。在今安徽东至县。《舆地纪胜》卷22池州:南太原郡城“在贵池县西九十里。《舆地志》云:梁大同年置,隋开皇九年废。今建德亦有太原城”。《方舆纪要》卷27建德县:太原城在“县南四里……梁武帝时,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