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池山
①在今江苏宜兴市西南。《方舆纪要》卷25常州府宜兴县“章山”条下:“《志》云:县西南七十里有龙池山。峰峦峻耸, 登览无际。”《清一统志·常州府一》:龙池山“南岩曰白云,壁立数百仞,其石皆白,有龙池”。今为自然保护区。
②在今四川德阳市东北罗江镇西南三里。《寰宇记》卷83罗江县:龙池山“在县西南,山有池,池上有石如龙蟠”。
①在今江苏宜兴市西南。《方舆纪要》卷25常州府宜兴县“章山”条下:“《志》云:县西南七十里有龙池山。峰峦峻耸, 登览无际。”《清一统志·常州府一》:龙池山“南岩曰白云,壁立数百仞,其石皆白,有龙池”。今为自然保护区。
②在今四川德阳市东北罗江镇西南三里。《寰宇记》卷83罗江县:龙池山“在县西南,山有池,池上有石如龙蟠”。
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东北土迷大河。《清一统志·吉林一》:托穆津河“在宁古塔城东二千八百五十九里。源出毕哷根窝集,东南流入海”。
在今湖南益阳市东。《清一统志·长沙府一》: 烂泥湖 “在益阳县 (今益阳市) 东五十里。南受宁乡华林港之水,北入乔江”。在湖南省东北部益阳市与湘阴县之间,湘江与资水尾闾处。原为凤凰、来仪二湖,水面广阔
清雍正五年 (1727) 改清浪卫置,属思州府。治所即今贵州镇远县东北清溪镇。民国初属贵州镇远道。1923年直属贵州省。1941年撤销,并入岑巩县。
①在今安徽泾县西。《方舆纪要》卷28泾县:五城山在“县西南七十里。五峰环绕,势若城郭。东曰蓝山,有蓝山坑,俯瞰安吴渡,旧安吴县址也。其西曰郭山, 自九华峡岭至此,高数百丈,为县西南巨镇。其东北为寨山,
亦名濊河。在今河北平山县西北。《后汉书·邓寇传》:“永平中,理虖沱、石臼河,从都虑至羊肠仓,欲令通漕。太原吏人苦役,连年无成,转运所经三百八十九隘,前后没溺死者不可胜算。建初三年……遂罢其役。”即此。
在今广东四会市西。《舆地纪胜》卷96肇庆府:仓冈山“在四会县西三里。林峦耸秀。旧传伪汉刘氏尝建仓贮兵储于山上,故名”。《方舆纪要》卷101肇庆府四会县:仓冈山,“其西南一面俯瞰绥江”。
在今湖南汝城县南。《方舆纪要》卷82桂阳县“淇江”条下:“《志》云,县南十里有寿江水,北流入城,其下流西入耒水。宋时县有延寿银坑,盖以此水名。”
即今蒙古国巴彦洪戈尔省图音河。《资治通鉴》: 南朝宋元嘉六年 (429),北魏拓拔焘击柔然,“循栗水西行,至菟园水”。即此。古水名。即今蒙古国巴彦洪戈尔省境内图音河。北魏神䴥二年(429
在今云南禄丰县西。《清一统志·云南府): 星宿江 “源出罗次县北百花山,与河曲分界处,南流经禄丰县北,与金水河合,曰星宿江。又南流至易门县西北,曰九渡河。又南流与易江水合,曰绿汁江”。
明置,属平茶洞长官司。治所在今四川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南。《方舆纪要》卷73平茶洞长官司:小平茶砦“在司南。嘉靖二十七年,大征叛苗,分兵屯平茶、地架二营,剿境内小平茶、地崩、岑沙苗、地龙庭、地龙箐五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