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隘
在今四川资中县东南四十里银山镇北。《明史·朱燮元传》:万历中,奢崇明作乱,“陷新都、内江,尽据木椑、龙泉诸隘口”。《方舆纪要》卷67资县:龙泉隘“在银山镇。镇北为杜家沟,有龙泉洞。万历中, 奢崇明作乱,据重庆,西犯成都,泸、叙诸郡邑望风瓦解, 内江之椑木镇,资县之龙泉诸隘口俱失,贼遂向成都,败官军于资阳之九泉山”。
在今四川省资中县东南银山镇。明万历中,永宁土官奢崇明据重庆,西犯成都,取资县之龙泉诸隘,即此。
在今四川资中县东南四十里银山镇北。《明史·朱燮元传》:万历中,奢崇明作乱,“陷新都、内江,尽据木椑、龙泉诸隘口”。《方舆纪要》卷67资县:龙泉隘“在银山镇。镇北为杜家沟,有龙泉洞。万历中, 奢崇明作乱,据重庆,西犯成都,泸、叙诸郡邑望风瓦解, 内江之椑木镇,资县之龙泉诸隘口俱失,贼遂向成都,败官军于资阳之九泉山”。
在今四川省资中县东南银山镇。明万历中,永宁土官奢崇明据重庆,西犯成都,取资县之龙泉诸隘,即此。
即今辽宁本溪满族自治县草河掌镇。清光绪 《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 凤凰厅图: 北有草河长。民国徐曦 《东三省纪略》 卷10奉天省矿产表:本溪县草河掌产金。
在今福建武夷山市西南九曲溪二曲南之灵岩。明《八闽通志》卷6《地理志·山川》 崇安县:灵岩“又名风洞。两石相倚,长数十丈,中一罅窥见天光,隐隐如线,谓之‘一线天”’。
①北魏永安三年(530)置,属城阳郡。治所在今河南正阳县北。东魏天平初废。②南朝梁置,属城阳郡。治所在今河南信阳市东北。东魏为城阳郡治。隋开皇十八年(598)改为纯义县。③南朝梁侨置,属岳安郡。治所在
唐属北庭都护府。在今新疆霍城县西北。《新唐书·地理志》 北庭大都护府:“渡石漆河,逾车岭,至弓月城。”《新唐书·突厥传》:突骑施乌质勒“谓碎叶川为大牙,弓月城、伊丽水为小牙”。《新唐书·王方翼传》:“
即今江西丰城市东南桥东乡。清同治《南昌府志》 卷4丰城县: 桥东墟 “在县南三十里”。
在今河南永城县东南。《新唐书·康承训传》: 唐咸通十年 (869),康承训攻庞勋义军,庞勋将 “王弘立度睢,围新兴、鹿塘”。即此。《方舆纪要》 卷50永城县: 鹿塘寨 “在县东南”。在今河南省永城市东
即今内蒙古鄂托克旗驻地乌兰镇。清光绪八年(1882)在此建旗王府。1950年旗政府复由阿日勒庙迁此。
①古人在地理上以东为左,以西为右,故江西又名江右。魏禧《日录杂说》云:“江东称江左,江西称江右,盖自江北视之,江东在左,江西在右耳。”其后,江右又为江西省的别称。②东晋、南朝建都江左之建康(今江苏南京
福建省简称。本为闽越族所居,秦置闽中郡,汉初为闽越国。东汉许慎 《说文解字》: “闽,东南越,蛇种。” 福建地处亚热带,自古多蛇,居住境内的古越族先民以蛇作为图腾崇拜,闽因而得名。福建省简称。本为闽越
一作莲河岭。在今湖北咸宁市西南。《方舆纪要》 卷76咸宁县: 莲荷岭 “在县西五十里,与崇阳县分界”。《清一统志·武昌府一》: 莲河岭 “在咸宁县西南五十里,接崇阳县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