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龙港镇

龙港镇

即今湖北阳新县西南六十六里龙港镇。为鄂东南革命老根据地, 1931年中国共产党鄂东南特委机关驻此。


(1)在山西省沁水县西部。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188平方千米。人口2.3万。镇人民政府驻梅河与杏河交汇处,人口1.3万。自隋代起历为县治。1949年属沁水县第一区。1953年设城关乡。1958年改红旗公社,1959年改城关公社。1984年改镇。2001年王寨乡、杏峪乡并入,城关镇改名龙港镇。因位于龙港山脚下故名。地处梅河、杏河交汇处,产小麦、玉米、谷子、豆类。有纺织、水泵、农机等厂。侯月铁路、翼阳公路经此。境内有战国古墓、李瀚墓、文庙、城隍庙等文物古迹。(2)在浙江省苍南县东北部、鳌江口南岸。面积48.4平方千米。人口13.6万。镇人民政府驻龙港,人口8.1万。1983年划沿江、龙江乡部分地置龙港镇。1992年沿江、龙江、白沙、海城乡并入。以鳌江下游俗称青龙江得名。产稻、水果等。工业有塑料制品、中西服装、地毯毛毯、毛线毛纺、印刷制品、包装装潢、工艺美术、仪器仪表、机械五金、食品水产品十大行业。为温州市工贸港口重镇、苍南县经济中心。建有机械、纺织、服装、建材、水产品等专业市场,为浙南闽北重要物资集散地。公路与温分公路衔接,龙江港为浙南五大港口之一,海运通沿海各港埠。(3)在湖北省阳新县西南部。面积143平方千米。人口9.6万。镇人民政府驻龙港,人口1.2万。以境内龙港河取名。镇以驻地名。1949年属阳新县第五区。1952年为龙港乡,1958年属龙港公社,1984年改置镇。2001年富水镇并入。地处鄂赣边界,北临富水。主产稻、小麦、甘薯等,盛产茶叶、柑橘。煤炭资源丰富。有农机、竹木加工、副食品加工等厂。为鄂、赣两省农副产品集散地。106、316国道和龙洋公路会此。为鄂东南革命根据地,有革命遗址多处。


猜你喜欢

  • 壮士千户所

    明洪武二十年(1387)置,属金乡卫。在今浙江苍南县东南渔寮乡雾城。隆庆初并入蒲门千户所。

  • 大矶山

    在今江西都昌县西七里。《清一统志·南康府一》:大矶山“悬崖百仞,长三里许。一名望仙山。顶有平石,可以眺远。山之瞭望台,旧为备湖巡兵屯聚处”。又称望仙山。在江西省都昌县西。海拔200米。顶有平石,可以眺

  • 龙门银场

    ①北宋属尤溪县,在今福建尤溪县东南。②北宋属宁化县,在今福建宁化县东北。(1)在今福建省尤溪县东南。北宋属尤溪县。(2)在今福建省长汀县东北龙门。北宋属宁化县。

  • 南康路

    元至元十四年 (1277) 升南康军置,治所在星子县 (今江西星子县)。其辖境相当今江西星子、永修、都昌等县地。明初改为西宁府,不久又改南康府。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南康军为路,属江淮行省。治所

  • 太阳墟

    即今江西高安县西南五十里太阳圩乡。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卷4:高安县南有太阳墟。

  • 万春

    在今山西河津市东北。《周书·韦孝宽传》:建德四年(575),武帝志在平齐,孝宽上疏陈策:“三鵶以北,万春以南,广事屯田,预为贮积。”《方舆纪要》卷41河津县称:“时盖置镇于此, 自此南至河南鲁山县之三

  • 上邽县

    秦改邽县置,属陇西郡。治所即今甘肃天水市。东汉属汉阳郡。西晋为天水郡治。北魏避道武帝珪讳,改名上封。隋大业初复名上邽县,仍为天水郡治。唐为秦州治,天宝末为吐蕃所占,大中时收复,改为镇。因地处渭水上游,

  • 系马台

    在今湖北石首市南。《方舆纪要》卷78石首县:系马台“在县南八十里。相传岳武穆征杨么时系马于此”。

  • 沙巴尔台

    即今内蒙古巴林右旗北五十里沙巴尔台苏木。清乾隆十九年(1754)巴林右旗自大板镇迁治于此。“沙巴尔台”,蒙古语意为有淤泥。1912年巴林右旗复迁回大板镇。

  • 汉东镇

    北宋于故万寿县置,属江津县。即今四川永川市南朱沱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