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六军

六军

(1)春秋时晋国在文公与襄公年间的国家军队建置。据《左传》记载,晋国在鲁僖公二十七年 (公元前633年)始有三军的建制,次年增置步兵部队——三行。鲁僖公三十一年(公元前621年)晋罢三行为上新军与下新军,合原上中下三军为五军。鲁文公六年(公元前621年) 晋又将新二军并入三军的编制。鲁成公六年(公元前585年)晋始作六军,分为中军、上军、下军及新中军、新上军;鲁成公十六年(公元前575年)晋罢上下新军而为四军。至鲁襄公十四年(公元前559年)晋罢新军复为三军。(2)《周礼》中的军制有六军,《周礼·夏官·司马》:“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后世因通称皇帝统辖的军队为六军。(3)东晋哀帝以后与南朝宋齐粱陈以领军、护军、左卫、右卫、骁骑、游击为六军。西晋时本有七军, 即左卫、右卫、前军、后军、左军、右军与骁骑。东晋哀帝时王彪之上言:“宿卫之重,二卫(左卫、右卫)任之, 其次骁骑、左军各有所领, 无兵军校皆应罢废。四卫皆罢,则左军之名,不宜独立,宜改游击,以对骁骑。”于是诏改左军将军为游击将军,罢右、前、后三军,以领军、护军、二卫、骁骑、游击合称六军。(4)唐代以左右羽林军、左右龙武军、左右神武军合称六军。

猜你喜欢

  • 总甲

    元明以来地方之职役。清朝由州县派官充任。每甲辖数十百家,往往为一乡。乡中设乡约约束,有里长司劝化之事,而统归总甲管理,又,山西、陕西等处边外蒙古地方种地民人内亦设此官,位在十家长之上。每堡设牌头四名,

  • 东院王

    西夏诸王位之一。在师位、中书位、枢密位以上。

  • 左遂伯中大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 (556) 置,北周沿置。可省称为“左遂伯”。地官府民部中大夫属官,正五命。隋文帝开皇元年 (881) 罢。职掌参见“遂伯中大夫”。

  • 书写机宜文字

    官名。宋朝招讨使、镇抚使等之属官,由长官奏辟,掌书写机密文字。简称书写文字。军事幕职名。宋置,为御营使、宣抚使、宣抚处置使、招讨使、制置大使、制置使、经略安抚使、总管、钤辖、招抚使、镇抚使、三衙等所属

  • 宝文阁勾当

    官名。宋置,见“宝文阁”。

  • 典中士

    官名。 西魏恭帝三年(556) 置, 北周沿置。天官府膳部中大夫属官,正二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 罢。

  • 营官

    官名。又称宗本。清朝西藏地方官员之统称。掌治分营寨而居藏民之政事。前、后藏共置营一百二十四处,每营设营官一人或二人,设二人者,僧、俗各一,共一百六十三人。有边营官、大营官、中营官、小营官之称。道光(1

  • 总干

    宋朝总领所干办公事简称。

  • 供殿直伥

    宫中女官名。南朝宋太宗定后宫百官时置。紫极、光兴二殿俱置。官准二卫,五品。

  • 崇德宫南面行宫都部署司

    官署名。辽朝南面官,掌崇德宫汉人军马之政令。亦称“崇德宫汉人行宫都部署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