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子监监丞
官名。隋炀帝时始设,员额三人。唐沿置,员额一人,从六品下,掌判监事,唐以后均为国子监的内部事务官。宋员额一人,元丰改制前选差京朝官或选人充任,元丰改制后定为正八品官。金代员额二人,升为从六品,明昌二年(公元1191年)增一人兼提控女直学。元设一人,升为正六品。明清国子监特设绳愆厅,以监丞为主官。参见“国子监绳愆厅”。
官名。隋炀帝时始设,员额三人。唐沿置,员额一人,从六品下,掌判监事,唐以后均为国子监的内部事务官。宋员额一人,元丰改制前选差京朝官或选人充任,元丰改制后定为正八品官。金代员额二人,升为从六品,明昌二年(公元1191年)增一人兼提控女直学。元设一人,升为正六品。明清国子监特设绳愆厅,以监丞为主官。参见“国子监绳愆厅”。
文书名。即诏书的刊刻颁行件。清制,诏书在天安门举行颁诏仪式后,由礼部官接领到部,照式刊刻,颁行全国。因以黄纸印刷,故名。
① 国都及郡县等地方官署所在地。如郡治、县治。天子所都亦称治。②官制用语。即以它官行使某官职权,多以较高官职来管理较低官职事务,或有同级官员兼治的。北朝较多见。
西夏封号。属上品官,与俱足封号同一等级。
武官名。金置,属殿前都点检司,掌宫禁及行从宿卫警严,总领护卫。
做官的经历。唐白居易《短歌行》:“三十登宦途,五十披朝服。”
官员任用方式之一。明制,凡出派朝廷大员以皇帝特使的身份,巡视某一地区,处理皇帝交办事务,如都御史之派为总督,巡抚等,称为出使。
官名。曲氏高昌国郡级官署客曹长官。
官名。北魏置。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39)定为六品上,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未载。
官名。汉朝郡县所属职吏,主盗贼事,亦称门下督盗贼。东汉末年丞相府、将军府亦置。三国因之。晋朝骠骑以下及大将军不开府者置之,员一人。北朝北魏州府及北齐清都郡亦置。官名,为“门下督盗贼”的省称,汉代官府皆
参见“十明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