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国宗

国宗

太平天国东王以下各王同宗兄弟之称谓。据太平天国前期定制,东王以下各王同辈兄弟称国宗,后辈称国相,出外任事者亦称国宗。官阶约与燕王、豫王、侯、丞相相等。督军或出任地方官者则加“提督军务”衔,据载有十四人。无职守者为闲散国宗,人数不详。按制,提督军务者,下设协理一人,职同总制; 掌书若干,尉六百人,伺二十人,皆职同监军。闲散国宗只设协理一人,尉八人,伺二人,皆职同总制。


太平天国前期诸王兄弟的称谓。东王以下各男系亲属,前辈称国伯、国叔、同辈称国宗,后辈称国相,出外任事的也称国宗。国宗督军出战或任地方长官者,加提督军务衔;无职守者称为闲散国宗。国宗提督军务,其官阶据《贼情汇纂》所列为四等,与燕、豫二王相等。实际上能与燕、豫二王并列的仅为个别地位高的国宗,一般的恐只能列为五等,与侯相当。闲散国宗的地位当更低。国宗提督军务所属有国宗协理、掌书、国尉、国伺;闲散国宗无掌书,其他属员同,惟员数减少。翼王石达开远征后,在其官制中增设国历、国传为国宗的属官,国宗掌书改称国书。

猜你喜欢

  • ■龙监

    官署名。 东汉置, 隶少府属官钩盾令, 有长、丞主其事。

  • 常平监官

    官名。唐高祖武德元年(618)置,以均天下之货,抑止兼并,宣通拥滞。高宗显庆三年(658)置常平署以代之。

  • 两京郊社署令

    见“两京郊社令”。

  • 同主管右春坊事

    官名。宋真宗天禧二年(1018)立皇太子,置同主管左、右春坊事二人,以武臣兼任。神宗升储又置。南宋因之。官名。宋置,见“右春坊”。

  • 千户

    官名。①金朝始置,为世袭军职。初专授予汉人降臣,后也用以称女真军事组织猛安。蒙古成吉思汗建国后封功臣,又称千夫长,共九十五。元朝于各路设千户所,置为长官,隶属于万户,下领百户。以统兵之数分为上、中、下

  • 苍龙司马

    官名。东汉置,属卫尉,员一人,领员吏六人,卫士四十人,警卫皇宫东门。官名,东汉置,属卫尉,掌守护皇宫东门,有吏员六人,卫士四十人。见《后汉书·百官二·卫尉》。

  • 守陵上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 (556)置,北周沿置。春官府夏采下大夫属官,每陵员一人,掌所在皇帝陵墓的守卫、清扫、修缮等事务,下设守陵中士以佐其职。正三命。隋文帝开皇元年 (581)罢。

  • 官名。周朝置。掌管徒役的低级官吏。一说胥管理十名徒役为什长。《周礼·天官·冢宰》:“胥十有二人,徒有二十人。”贾公彦疏:“胥,有才智,为什长。徒,给使役。故一胥十徒也。”官府中的小吏。《周礼·天官序官

  • 平虏校尉

    官名。东汉献帝建安元年 (196)曹操置。为领兵武职,随军征伐。建安末牵招为之,将兵督青、徐州郡诸军事。官名,东汉献帝建安元年曹操置,为领兵武官,掌帅兵作战。《三国志·魏书·牵招传》:“事罢,还邺,拜

  • 司盟

    官名。《周礼》秋官之属。一说为周朝置。掌盟约之法。《周礼·秋官》: “司盟,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徒四人”,“掌盟载之法,凡邦国有疑会同,则掌其盟约之载。及其礼仪,北面诏明神。既盟,则贰之。盟万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