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太仆卿

太仆卿

官名。东汉、魏、晋、南朝、北魏常作为“太仆”的尊称。南朝梁正式定为官称,十班,位列十二卿。管理畜牧事务,政令仰承尚书省驾部曹。辖南马牧、左右牧、龙厩、内外厩丞。陈沿置,三品、中二千石。北齐置为太仆寺长官,三品,位列九卿。历朝沿置,亦称“太仆寺卿”。管理宫廷车马及全国畜牧事务,政令仰承兵部。隋初正三品,炀帝改从三品。唐因之,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名司驭正卿,咸亨元年(670)复旧; 武则天光宅元年(684)改名司仆卿,中宗神龙元年(705)复旧。自唐设监牧使、闲厩使后,其职权渐夺,中唐后实权尽归飞龙使。北宋初为三品寄禄官,表示品级俸禄,不预本寺公务。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始成为职事官,从四品。南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罢。辽朝南面官有之。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1287)复置,员二人。明朝员一人,从三品;又分其职权于诸行太仆寺、苑马寺、御马监。清朝专掌两翼牧场马政,满汉员各一人,从三品。光绪三十二年(1906)罢。自北齐以来,亦称“太仆寺卿”。


官名,西汉初称太仆,武帝改曰仆,王莽改称太御,东汉复称太仆,卿一人,俸中二千石,掌车马。天子每出,奏驾上卤簿用,大驾则执驭。丞一人,俸比千石。有员吏七十人。

在战乱之年,太仆也领兵征战。《后汉书·明帝纪》:“十六年春二月,遣太仆祭肜出高阙,奉车都尉出酒泉,驸马都尉耿秉出居延,骑都尉来苗出平城,伐北匈奴。”又《后汉书·窦融列传》:“又太仆祭肜、度辽将军吴棠将河东北地,西河羌胡及南单于兵万一千骑出高阙塞……祭肜、吴棠坐不至涿邪山,免为庶人。”其后各朝多沿置,魏晋南朝置,北齐为太仆寺长官,三品,位列九卿,掌管宫廷车马及畜牧事务。隋为三品,唐因之,武则天改称司仆卿。宋初为三品寄禄官,后复为职事官。辽、元、明、清皆置。

猜你喜欢

  • 同签部署司事

    官名。辽代南面宫官。汉儿行宫都部署院(也称南面行宫都部署司)设此官,掌行在诸宫之政令。见《辽史·百官志三·南面宫官·汉儿行官都部署院》,参看“行宫诸部署司”条。官名。辽置,见“汉儿行宫都部署院”。

  • 封印

    官场用语。即停止办公之意。清制,每逢阴历年,官署可停止办公,为期约一个月。因此间不用官印,故名。恢复办公时则称“开印”。

  • 小营官

    官名。清朝西藏地方官员之一。掌治所属各城军民之政事。前藏设七品官二十五人,分辖二十五小营。后藏设七品官十六人,分辖十五小营,缺出,于东科尔及喇嘛内拣选。唐古特官。清分设于前后藏,秩均为六品,属唐古特营

  • 社会部

    官署名。社会部原为国民党中央党部的一个部,目的在于“训练民众”,指导、监督一切人民团体。民国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撤销,另在行政院内设立社会部,管理全国社会行政事务。部内分设总务司、组织训练司、社

  • 地公将军

    杂号将军名。东汉末年张角起义时,角弟自称地公将军。《后汉书·皇甫嵩传》:“角称天公将军,角弟宝称地公将军,宝弟梁称人公将军。”

  • 司启

    官名。传说少皞氏所置。为历正属官。掌立春立夏。《左传·昭公十七年》:“青鸟氏,司启者也。”杜预注: “历正之属官。”官名。掌立春立夏。《左传·昭公十七年》:“青鸟氏,司启者也。”疏:“立春立夏谓之启,

  • 仁师

    西夏官位。谏师位之一,为皇太子之师,在中书、枢密位下,与次等司等。

  • 都指挥使

    官名。唐末始置。僖宗广明元年(880)为防黄巢军入长安,置汝、郑把截制置都指挥使。又有左右军宿卫都指挥使。五代始置为厢与军之统兵长官,亦有兼领数厢数军者。后唐明宗长兴三年(932)卫军神威、雄威、英魏

  • 厩牧丞

    官名。见“太子厩牧丞”。

  • 祠部司

    官署名。隋始置,为礼部四司之一。司的长官,隋初称为侍郎,以员外郎为佐官。炀帝时改为郎与承务郎各一人。唐沿置,以郎中、员外郎为正副主官。祠部郎中一人,从五品上;员外郎一人,从六品上。掌祠祀、享祭、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