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太史丞

太史丞

官名。秦朝奉常属官,为太史令副贰。西汉景帝中元六年 (前144)改隶太常,东汉置一员,二百石。三国魏置一员,二百石、八品。晋朝、南朝沿置,梁隶太常卿,流外三品蕴位。北齐为太常寺太史署次官。隋朝为秘书省太史曹 (局)次官,置二员,正九品下; 炀帝大业三年 (607) 减一员,为太史监次官。唐朝武则天光宅元年(684)以前,为太史局(太史监、秘阁局、浑天监) 次官,其后则为太史局(浑仪监、太史监、司天台) 属官,置一员,正六品上。北宋神宗元丰 (1078—1085) 改制后为太史局属官,南宋因置,从八品。辽朝置为司天监属官。


官名,俸二百石,为令的佐官,助令掌天时、星历等。参看《太史令》条。三国吴置,《三国志·吴书·赵达传》:“太史丞公孙滕少师事达。”

猜你喜欢

  • 臣下向君王进言或上书,也是一种公文程式,即奏本。清朝根据官员言事内容及章疏形式不同,又有奏片、奏书、奏本、奏折、奏帖、奏疏等名称。详各条。臣向君进言上书贡献财物称“奏”。《史记·萧相国世家》:“主宗庙

  • 内细射

    官名。北魏置。皇帝左右的侍从护卫,也随同皇帝外出征伐。《魏书·豆代田传》: “豆代田,代人也。太宗时以善骑射为内细射。”孝文帝太和(477—499) 改制罢。

  • 同知州事

    官名。辽朝刺史州官员,在刺史下。

  • 朱批奏折

    文书名。即经皇帝批示过的奏折。

  • 批答

    官文书名。宋朝执政官以上有章奏请,皇帝降“批答”答复,以示厚遇; 执政以下官则降诏答复。

  • 魁率

    也写作魁帅,对山贼匪盗叛逆者之首领的泛称。《三国志·魏书·赵俨传》:“诸奸结叛者八百余人,散在原野,惟取其造谋魁率治之,余一不问。”

  • 师尉

    指师尉郡,或师尉大夫、或师尉大夫府。详“师尉大夫”条。军中杂职官名。太平天国设置, 每师帅二十人, 官阶为职同两司马,掌护卫师帅。

  • 翰林司

    官署名。宋朝置,属光禄寺,掌供奉果品及茶酒等物,以备游幸、饮宴之用,兼掌翰林院事。设勾当官四人,以诸司使、副使及内侍充任。官署名。宋置此司,属光禄寺,掌供果实及茶茗汤药。见《宋史·职官四·光禄寺》。

  • 刻漏典事

    流外官名。唐初置,检校刻漏。见“五官挈壶正”。

  • 提举兵马

    官名。宋置,多为州郡守臣兼任,掌按练军旅,督捕盗贼,以清境内,凡诸营之名籍,较其壮怯而赏罚。见《宋史·职官七·经制边防财用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