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太官

太官

①官署名,或作大官。战国秦置。见《睡虎地秦墓竹简·秦律杂抄》。秦汉沿置,掌宫廷膳食,由令、丞主之,属少府。魏沿置。晋属光禄勋。宋、齐属侍中。梁门省领太官。陈因之。北魏时,掌百官膳食,属光禄卿。北齐后称太官署。参见“太官署”。② 太官令省称。


官名,也是官署名,也写作大官,掌帝王饮食宴会等。春秋时楚庄王置此官。《史记·滑稽列传·优孟》中记载:楚庄王的爱马死了,他要以大夫之礼葬,优孟谏说,当以君礼葬之,庄王悟,问应当何葬,优孟说,应葬之于人腹肠,“于是王乃使以马属于太官。”战国时秦也置,见《睡虎地秦墓竹简·秦律杂抄》。秦汉皆置,掌御饮食,属少府,有令丞。东汉时令一人,俸六百石,左丞一人,主管饮食;甘丞一人,主管膳具,汤官丞一人,主管酒类;果丞一人,主管果菜。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后汉书·百官志》。《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东平宪王苍》:“帝以苍冒涉寒露,遣谒者赐貂裘,及太官食物珍果。”《后汉书·药崧传》:“(崧)家贫为郎,常独直台上,无被,枕祉,食糟糠。帝每夜入台,辄见崧,问其故,甚嘉之,自此诏太官赐尚书以下朝夕餐,给帷被皁袍,及侍史二人。”魏晋沿置,属光禄勋。宋、齐属侍中,梁属门省,陈因之。北魏属光禄卿,掌百官膳食。北齐以后称太官署。金元以“尚食局提点”代太官。明清两朝于光禄寺设太官署,置署正一人,丞一人。

猜你喜欢

  • 司鞍长

    官名。清朝内务府上驷院之属官。掌服驾。乾隆二十三年 (1758) 设。正六品。四十五年额定三人。所辖有司鞍、司辔等多人。

  • 刑曹清吏司

    官署名。明北京行部所属六曹清吏司之一。永乐元年(1403)始置,设郎中一人,正五品,员外郎一人,从五品,主事四人,正六品。下设照磨一人,正九品,司狱一人,从九品。十八年迁都北京,遂罢。参见“北京行部”

  • 尚书水部郎

    参见“水部郎”。

  • 虞庠

    官署名。周朝置。掌管贵族子弟初级教育的机构。相当于“小学”。《礼记·王制》: “周人养国老于东胶,养庶老于虞庠。”郑玄注: “虞庠,亦小学也”。“周之小学,为有虞氏之庠,制是以名庠”。

  • 编案处

    官署名。清末法律馆所属机构。详“修订法律馆”。

  • 律学馆

    官署名。清末商部附属机构。光绪二十九年(1903)设。职司翻译各国商业、保险、实业各律,并参以中国律例,编纂各种商法草案。置总纂官二人,纂修官二人,以本部司员兼充。学馆名,宋置,属国子监,掌教授法律等

  • 单于台

    官署名。十六国汉,前赵置。管理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事务,以大单于为长官,属官亦任用少数民族酋豪。《晋书·刘曜载记》:“(刘曜)置单于台于渭城,拜(子刘胤)大单于,置左,右贤王己下,皆以胡、羯、鲜卑、氐、

  • 掌漏

    流外官名。唐置于太子率更寺,员额六人,秩流外四品,掌知漏刻。

  • 司宾

    官名。①北周武帝建德元年 (572) 仿成周之制置官。职如周官大行人。②隋炀帝始置,为宫廷女官,二十四司之一。员二人,从六品。唐朝改正六品,属尚仪局。掌宫中宾客朝见、宴会赏赐之事。宋、金、明悉如唐制。

  • 行台右仆射

    “行台尚书右仆射”的省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