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学录

学录

官名。宋朝始置。仁宗时为太学职事之一,选差学生充任。神宗熙宁(1068—1077)末,改由命官充任,仍参用学生。命官正九品,掌协助学正执行学规,参预考核学生之事。元沿宋制,设于各路儒学及医学。地位低于教授及学正。选用任满并经考核合格的直学士充任。任满后考察所作文章,合格者可升学学正式山长。路医学亦设此职。明朝改置为国子监属官,从九品,与助教、学正分掌国子监六堂教务,并讲说经义文字。明初于国子学置,洪武十五年(1382)改国子学为国子监,定制三人,中都国子监亦置三人。二十四年改中都国子监一人。二十六年罢中都国子监,仅存国子监三人。建文(1399—1402)中革。成祖即位,复置。永乐元年(1403)于北京国子监置一人,后增至七人,万历九年(1581)革一人,增设不常。清朝定为国子监六堂中崇志、广业二堂职官。顺治元年(1644)始设。初从九品,乾隆元年(1736)升正八品。掌经理南学事宜。


官名。宋代国子监设学录,与学正共掌学规。见《宋史·职官五·国子监》。元代国子监也设学录,掌督习课业;路学也设学录。见《元史·百官三·国子监》、《元史·百官七·儒学》。明代国子监置学录七人,从九品,掌六堂训诲。见《明史·职官二·国子监》。清代国子监也置学录,与学正共掌南学事。见《清史稿·职官二·国子监》。

猜你喜欢

  • 国子监博士

    学官名。①国子学教官,即“国子博士”。②明、清国子监置,掌博士厅事,分经讲授儒学,考校程文,偕助教、学正、学录掌六堂学生之训诲,清朝还经理南学事宜。明洪武十五年 (1382) 改学为监,置三员,从八品

  • 少府

    ①官署名。亦作“小府”。战国韩、赵等国置,掌工官器械制造。②官名。秦、西汉列位九卿,秩中二千石,职掌帝室财政,如皇帝私府。管理山泽陂池市肆租税收入,供宫廷日常生活、祭祀、赏赐开支,其库藏比掌管国家财用

  • 奏记

    汉朝官员对上级长官陈述意见的呈文。《汉书·朱博传》: “文学儒吏时有奏记称说云云。”

  • 五?大夫

    春秋时秦国大臣百里奚的官号。 百里奚本为晋贱臣,秦国以五张羊皮赎之,故名。《史记·秦本记》:“缪公大说, 授之国政, 号曰五��大夫。”《说苑·尊贤》:“(秦缪公)亲举五&

  • 太子左率

    官名。即“太子左卫率”。

  • 州长中士

    官名。西魏、北周地官府民部中大夫州长上士佐官,正二命。

  • 外火器营翼长

    官名。清朝外火器营之长官。额设一人,正三品,于营总内拣补。在火器营掌印总统大臣、总统大臣统领之下,掌外火器营训练之事。

  • 铨量

    官制用语。宋朝凡新任知州、通判上任,例需赴京,由皇帝亲自核其功过,察其人物,确堪任使,始许上任,称为铨量。新任之官若身在四川、两广,可特免赴京,令本路长官精加铨量。宋制,凡新任知州、通判,上任前均须赴

  • 督军中郎将

    官名。东汉献帝初平(190—193)中,袁术以吴景为之,统兵击刘繇。孙策亦授徐琨,统兵出征。官名,东汉末年袁术和孙策皆置,掌领兵征战。袁术以吴景为督军中郎将,领兵击刘繇;孙策以徐琨为之,统兵征伐。

  • 格式司

    官署名。①唐朝吏部下属机构,设郎中,掌检勘官资档案。《唐会要》卷八二《甲库》: 大和九年(835)十二月敕: “中书、门下、吏部各有甲库历,各为三库,以防逾滥”,“诸司、诸使、诸道应奏六品以下诸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