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官吏

官吏

①同“官史”。战国秦国称在官府掌理文书记录的小吏。《睡虎地秦墓竹简·置吏律》: “啬夫之送见它官者,不得除其故官佐、吏以之新官。”②担任国家公职人员的统称。


在三国以前,官和吏无严格区分,故为官员的泛称。三国以后,逐渐严格,分为两类:官,指士途出身,入流有品位的朝廷命官;吏指从事具体工作、非朝廷任命的无品位的流外人员。《史记·秦始皇本纪》:“(二世)乃阴与赵高谋曰:大臣不服,官吏尚强,及诸公子必与我争,为之奈何?”

猜你喜欢

  • 格式司

    官署名。①唐朝吏部下属机构,设郎中,掌检勘官资档案。《唐会要》卷八二《甲库》: 大和九年(835)十二月敕: “中书、门下、吏部各有甲库历,各为三库,以防逾滥”,“诸司、诸使、诸道应奏六品以下诸色人,

  • 假节

    假以节杖。汉朝指大臣临时持节出巡。三国魏、蜀、吴沿袭此制,然非临时性,无论在外掌军、在朝秉政,权臣均得假节,实际已成为一种象征地位的政治待遇。至晋朝,地方性军事长官分为都督、监(军)、督 (军) 三等

  • 导官丞

    官名。西汉置,属少府,为导官令副职。东汉改属大司农。三国魏、两晋及南北朝皆沿置。北齐为司农寺导官署次官。唐亦置,员四人,正九品上。宋初仅存空名,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废。官名,为导官令之副

  • 板参军

    官名。南朝陈时参军称谓的一种。见“正参军”。

  • 山师下士

    官名。西魏、北周夏官府职方中大夫山师中士佐官,正一命。

  • 铁路总监督

    官名。清末京汉铁路长官。光绪三十三年(1907)置。一人,品秩无定制。隶邮传部。掌监督该路总管理处事务、养路、厂务诸事宜。三十四年改为总办。

  • 同知侍正府事

    官名。元置,为侍正府的佐官,见“侍正府”。

  • 计部员外

    官名。渤海国右六司计部次官,位郎中下。

  • 封君

    ①指有封邑的贵族。《汉书·食货志》: “封君皆低首仰给焉”。颜师古注: “受封邑者,谓公主及列侯之属也。”② 因子孙显贵而受封典的人,也称“封君”。参见“封典”、“封翁”条。(1) 爵位名。战国时代各

  • 万全都指挥使司

    官署名。明置,掌领十五卫、三守御千户所、五堡。见《明史·地理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