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实业部

实业部

官署名。民国十九年合并工商、农矿二部而成立实业部,属国民政府行政院,掌全国实业行政事宜。其官有部长一人,常务次长、政务次长各一人。下设林垦署及总务、农业、渔牧、工业、商业、矿业、劳工七司。


官署名。清末有农工商部,南京临时改府改设实业部,管理农、工、商、矿、渔、林、牧、猪及度量衡事务,监督所辖各官署。部内分设农政、工政、商政、矿政四司。以总长、次长为正副长官;下设参事二至四人,秘书长一人;各司司长一人,科长、科员若干人。北洋政府于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分实业部置农林、工商两部,次年又合并为农商部。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北京军政府又分置农工,实业两部。国民党政府成立后沿置农工、实业两部,直隶国民政府。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十二月在行政院置农矿、工商两部,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十一月,复合并为实业部。部内分置林垦署,总务、农业、工业、商业、渔牧、矿业、劳工七司与统计长办公处。设部长一人,综理部务;政务次长、常务次长各一人,辅助部长处理部务;参事数人,撰拟审核本部的法案命令;秘书若干人,分掌部务会议及长官交办事项;署长一人,司长七人,统计长一人,分理各署司处事务;科长、科员若干人,承长官之命分理各科事务;又有技监、技正、技士分理各项事务。部属机关有各委员会:专门委员会、经济年鉴编纂委员会、劳动年鉴编纂委员会、诉愿审理委员会、中央农业推广委员会、国营基本工业工厂设计委员会等二十九个委员会;各局:商标局、全国度量衡局、国际贸易局、上海商品检验局、中央模范林区管理局等十二个局;各场:中央种畜场、山东林业试验场、武昌棉业试验场等十个场;各处:开滦矿务督办处,中央机器制造厂筹备处、硫酸铔厂筹备委员会办事处等七个处;各所:地质调查所、矿业指导所等四个所;各馆:国货陈列馆、北平国货陈列馆等两个馆。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实业部裁撤,与建设委员会合并成立“经济部”,参见该条。

猜你喜欢

  • 公府刑狱曹

    公府诸曹之一。东晋初,晋元帝镇东丞相府置刑狱曹,设刑狱参军,主刑狱。南朝宋公府置刑狱贼曹参军;北魏北齐三师、二大、三公府及北周大丞相府置刑狱参军。

  • 杂压

    官制用语。宋朝官员班序制度之一。即将官、职、差遣、散官、环卫官、宫观官等,按职位高低排成一个班序系列,以区别高下尊卑。亦称为合班。宋制,详定百官上朝时的班位次序,凡各种官职,无论是担任实际职务或贴职寄

  • 司属令丞

    官名。金明昌二年(公元1191年)改宗室将军为司属,置令及丞,令正七品,丞正八品,分设于中都、上京、扎里瓜、合古西南、梅坚寨、蒲与、临潢、泰州、金山等处,管理在当地居住的宗室人户。

  • 河渠署

    官署名。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始置,隶都水监。唐朝沿置,掌河渠、陂池、堤堰、鱼醢之事,凡沟渠开塞,渔捕时禁,皆由其主管。有令一员、丞一员、河堤谒者六员及渔师等属。北宋初存其名而无职司。

  • 掌食

    官名。唐朝置为太子内官,三员,从八品。掌东宫膳羞、酒醴、灯烛、柴炭及宫人食料器皿,隶司馔。女官名。唐代太子内官中有此官,从八品,掌膳羞、酒醴、灯烛、薪炭、器皿。见《新唐书·百官二·太子内官》。

  • 提举茶盐司

    见“提举茶盐官”。官署名。宋置,掌摘山煮海之利,以佐国用;视其岁额丰损以诏赏罚。凡给之不如期,卖之不如式,与州县不加恤者,皆劾以闻。其官称提举,本以给卖钞引,通商阜财,时至所部州县巡察,禁止私贩,按劾

  • 傅君

    对太子太傅的尊称。《三国志·吴书·程秉传》:“(太子孙登)笑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诚所赖于傅君也。”

  • 副都纪

    官名。管理道教事务之道官。明洪武十五年(1382)设于各府,为道纪司之副长官。府各一人,未入流,设官不给禄,颁发度牒。与都纪共同掌领一府之道人。清沿明制,例由礼部拣选通晓经义之道人充补,移咨吏部注册。

  • 宾部中大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秋官府宾部司长官,掌大宾客之仪,主要是南朝陈、北齐及突厥等敌国使臣晋见皇帝的礼仪。下设小宾部下大夫、小宾部上士以佐其职,领司仪上士、东掌客上士、南掌客上士、西

  • 左一护军府副护军

    官名。唐初秦王、齐王府左一护军府次官,各置二员,从四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