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广西清吏司

广西清吏司

官署名。简称广西司。① 明清户部诸司之一。掌理广西省钱粮收支数目。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改广西部置,设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分置民科、度支科、金科、仓科等四科治事。兼理牺牲所、司牲司、在京沈阳左等五卫及二十三马房仓、京府各草场等处之俸饷。洪熙元年(1425)南京户部亦置,设官略同。清顺治元年(1644)沿置。设郎中、员外郎、主事及笔帖式、经承若干人。分置民科、支科、仓科、金科、火房等机构办事。兼掌矿政、钱法、内仓之出纳及本省之厂税。光绪三十二年(1906)裁。② 明清刑部诸司之一。掌理广西省刑名之事。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改广西部置,设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兼掌五军断事司,中城兵马司,在京富峪等八卫及直隶安庆、徽州二府等处之俸饷。洪熙元年(1425)南京刑部亦置,设官略同。清顺治元年(1644)沿置。设郎中、员外郎、主事及经承若干人。兼掌收办通政使司、广西道御史之文移及朝审之题稿,给发囚衣。光绪三十二年(1906)裁。

猜你喜欢

  • 徽政院使

    官名。元置,为徽政院的长官。见“徽政院”。

  • 太常

    官名。西汉景帝中元六年(前144)由奉常改名。一说西汉初已有此名,惠帝时改为奉常,景帝时复旧。秩中二千石,位列九卿之首,官居清要,职务繁重,多由列侯充任。主管祭祀社稷、宗庙和朝会、丧葬礼仪,管理皇帝陵

  • 吐蕃等处招讨使司

    官署名。元朝置,秩正三品,隶宣政院吐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又称脱思马田地招讨使司,兼掌军民政务。置招讨使二员,知事一员,镇抚一员。

  • 武藏下大夫

    即“小武藏下大夫”。

  • 知军国政事

    官名。唐朝宰相职衔名义。《新唐书·高宗纪》: 麟德元年(664)十二月“太子右中护乐彦玮、西台侍郎孙处约同知军国政事。”

  • 庙祀丞

    官名。西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更名祠祀丞置,属太常,为庙祀令副贰。东汉复名太祝丞。官名,即太祝丞。西汉置,属太常,为庙祀令之佐,掌祝小神。参看《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奉常》、《后汉书·百官二·太常》

  • 太上皇

    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也简称上皇。无论是生是死,都用此称。《史记·秦始皇本纪》:“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汉书·高帝纪》:“上尊太公曰太上皇。”后来北齐武成帝、唐高祖、睿宗、玄宗、宋高宗、清高宗等,传位

  • 右巡使

    官名。唐朝以殿中侍御史为之,掌纠察京城外官员违失。宋朝亦以殿中侍御史兼任,掌正祭祀朝会文官之班序,纠其违失。官名。唐宋置,见“左巡使”。

  • 会同四译馆稽查大臣

    官名。清朝会同四译馆之最高长官。乾隆 (1736—1795) 时设,满洲大臣二人,於六部及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部衙衙门内奏请钦派。统摄馆事。光绪二十九年 (1903) 裁。

  • 詹事府

    管理东宫事务的官署。以詹事为长官。南北朝设,东宫内外大小众务及辅翊太子之职皆属之,职权甚重。北齐设丞、功曹、五官、主簿、录事等官属领太子家令、率更、仆三寺,左、右卫二坊,及门下坊、典书坊。北周不置。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