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度支

度支

①官署名。魏晋南北朝尚书省诸曹之一,设尚书为长官。掌军国财赋的收支会计及事役漕运物价屯田之政令。或说魏领度支、库部、仓部、金部诸郎曹,西晋增领运曹、起部。东晋省运曹,后又省起部。南朝领度支、金部、仓部、起部四部曹。北魏、北齐领度支、仓部、左户、右户、金部、库部六部曹,掌会计、事役、仓廪帐籍、田宅租调、度量衡、军械库藏之政令。隋初沿置,领度支、民部、金部、仓部四曹。文帝开皇三年(583) 改名民部,唐朝改名户部,高宗显庆元年(656) 复改度支,设尚书、侍郎为长贰。龙朔二年(662) 改名司元,后复改户部。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改户部为度支部,参见“户部”、“度支部”。②官署名。魏晋南北朝为尚书省诸郎曹之一,设郎(郎中)为长官,掌会计军国财用,隶度支尚书。隋朝称度支司,隶民部,置侍郎、员外郎为长贰。炀帝大业三年(607) 长贰改称郎、承务郎。唐朝沿置,以郎中、员外郎为长贰,隶户部(度支、司元),职掌略同。高宗龙朔二年(662) 改名司度,咸亨元年(670)复旧。中唐以后,户部诸司职权多被侵废,唯本司所掌财赋出纳日益重要,多以宰相或户部侍郎判度支事务。北宋前期承唐末五代之制,其职归三司度支部,本司无职掌,置判度支事一人,以无职事朝官充任,郎中、员外郎皆为寄禄官。神宗元丰 (1078—1085) 改制后,废三司,本司参掌计度全国财政收支、支付漕运费用及赏赐、俸给、驿券等事务,设郎中、员外郎。辖度支、发运、支供、赏赐、知杂诸案。明太祖洪武十三年(1380)置为户部四属部之一,二十二年罢。参见“度支部”,③晋朝诸公府僚属曹名,设参军。南朝罢。参见“度支参军”。④唐末、五代、北宋初三司有度支部,神宗元丰(1078—1085)以后废。参见“三司”。⑤ 官号。三国魏有度支中郎将、校、尉、都尉等,晋有度支中郎,详见各条。⑥ 晋朝诸郡属官、掌仓廪会计、漕运事务。


官名。掌管全国贡税租赋的统计、调拨、支出等事,类似现在的财政部长。魏、晋设度支尚书。《晋书·职官·列曹尚书》:“及魏……又有左民、客曹、五兵、度支,凡五曹尚书……及晋置吏部、三公、客曹、驾部、屯田、度支六曹……太康中,有吏部、殿中及五兵、田曹、度支、左民为六曹尚书。”南北朝时,南朝宋、齐,北朝北魏、北齐,都设度支尚书。隋朝有度支尚书和度支侍郎。《隋书·百官下·尚书省》:“度支尚书统度支、户部侍郎各二人,金部、仓部侍郎各一人。”唐代设度支郎中,属户部。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改民部为户部,唐高宗显庆元年又改称度支。见《旧唐书·职官二·户部尚书》。宋初有三司使,掌管盐铁度支户部;后分置三使,其一为度支使。宋神宗元丰年间正官名,三司权事归户部,户部设度支郎中。见《宋史·职官二·三司使、职官三·度支郎中》。元明两代不设度支,其职掌归户部。清朝末年改户部为度支部,设度支大臣、副大臣等。见《清史稿·职官六·度支部》。民国改称财政部。参看《通典·职官五》、《文献通考·职官六·户部尚书》。

猜你喜欢

  • 文官普通考试委员会

    考试机关名。北洋政府于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一月九日公布《文官考试法草案》和《典试委员会编制法草案》,规定文官普通考试由中央和地方分别办理。中央各官署及其直辖各地方官署需要人员时,由各官署长官就署

  • 典仗

    官名。隋炀帝始置,为宫廷女官,二十四典之一,属尚服局。员二人。从七品,唐改正七品。为司仗之佐,协掌朝贺,帅女官擎执仪仗之事。宋沿置,属尚书内省,金、明悉如唐制。宫中女官名。见“司仗”。

  • 御细部仓督

    官名。北齐置。参见“御细部”。

  • 贡士

    周朝诸侯国向天子推荐人才称贡士。《礼记·射义》: “诸侯岁献,贡士于天子。”《后汉书·左雄传》: “郡国孝廉,古之贡士。”唐宋以后称由各地学校升贡入京师国子学及赴殿试者为贡士。清朝又以会试考中者为贡士

  • 六品衔达

    官名。清朝乐部什帮处之属官。“达”乃头领之意,设六品衔二人。分掌演奏掇尔多密乐曲之事。

  • 同判都水监事

    官名。宋仁宗嘉祐三年(1058)置,员一人,以朝官以上充任,为都水监副长官。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罢。官名。宋初置,为都水监的副主官。见“都水监”。

  • 禁烟专款管理委员会

    官署名。国民党政府设置,直属于省政府。依照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一月行政院制定《各省市县禁烟专款管理通则》规定,设委员七人,民政厅长与财政厅长为当然委员,并以民政厅长为主任委员,负责保管禁烟专

  • 把总

    官名。① 明朝之基层领兵官。分设于京营三大营及各地总兵之下。属京营三大营者,位在千总之下,设于永乐二十二年 (1424)。属总兵者,位在守备之下,无品级,无定员,分属所领之兵。② 清朝绿营军之下级军官

  • 三独坐

    东汉时御史中丞、司隶校尉、尚书令三官合称。汉朝百官朝会,一般接席而坐,光武帝刘秀特诏御史中丞、司隶校尉与尚书令会同并专席而坐,以示优宠,故京师号曰“三独坐”。指御史中丞、司隶校尉和尚书令三位官员;因这

  • 郡西曹掾

    郡纲纪吏。东晋与南朝郡府均置功曹,如汉魏之制。而《八琼室金石补正》九《建宁太守爨宝子碑》独无功曹而有西曹,是西曹为功曹的异称。《宋书·百官志下》说:“郡官略如公府,无东西曹,有功曹史,主选举。”也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