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察脉拖喇哈番
即“拜察默拖喇哈番”。
即“拜察默拖喇哈番”。
官名。清末巡警部之职官。光绪三十一年(1905)设。正三品,左、右各一员。佐尚书、侍郎统率各司,综领众务。三十二年,改民政部丞。
春秋晋国公卿的食禄。《国语·晋语四》: “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
旧时长官出行时,属员及仆人在两旁垂手侍立,以示恭敬,称站班。
官名。东汉末置,掌有关军旅事务。东汉献帝兴平元年(194)赵韪为益州帐下司马,被称为州大吏,以拥立刘璋为益州牧,迁征东中郎将。西晋太尉贾充统军伐吴时,置二十人。官名,汉献帝兴平元年置,赵韪曾任益州帐下
州分职吏名。北魏置于诸州,见“州市令”。
官名。北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置,以宗正卿、少卿充任,领诸王宫宗子学。政和三年(1113),改命知大宗正司事充任。
官名。春秋战国置。主管官吏的爵秩等级,考核吏治。《管子·五行》: “命左、右士师、内御、总别列爵,论贤不肖士吏。”
官名。辽置,属南面朝官,咸雍五年(公元1069年)王观曾任此职。
官署及官名之合称。宋朝指中书门下和枢密院。金朝指尚书省左、右司。元朝指中书省左、右司。清朝指布政使和按察使。清朝对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和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的合称。
官名。北齐置。中侍中省内谒者局次官,员一人。官名。北齐设置,见“内谒者局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