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通赞官
官名。清末国子监之职官。光绪三十二年(1906)设。协掌文庙、辟雍典礼事。二人,从六品,奏补。
官名。清末国子监之职官。光绪三十二年(1906)设。协掌文庙、辟雍典礼事。二人,从六品,奏补。
“小宾部下大夫”的省称。
官名。北周宣纳下大夫属官,正二命。职掌参见“宣纳下大夫”。
官员任用方式之一。明制,凡部院官员离开本署办理与本署职责有关的事务,称为公差。最普遍的方式是御史出巡。因出巡任务的不同,而有清军、提督学政、提督操江、巡盐、茶马、巡漕、巡关、儹运、印马、监军及杂差等不
官名。元朝乌思藏十三万户之一,隶乌思藏宣慰司,治所在今西藏山南地区乃东县境内,由掌握伯木古鲁派主寺的郎氏贵族充任。
杂任职名。唐于少府监置八十三人,为内作使属下的织绫匠。
即“库部郎”。
清朝雍正以后,凡皇帝上谕不由内阁明发,而由军机大臣机密寄发者,称为“密寄”,亦称“寄信”,外间官员谓之“廷寄”。详“廷寄”。
官署名。辽朝南面官,掌彰愍宫汉人军民之政。亦称“彰愍宫汉人行宫都部署司”。
官名。宋朝都督、宣抚使、招讨使、镇抚使之属官,掌起草机密文书,多由本司长官奏辟。军事幕职名。宋置,为都督、宣抚使、招讨使、经略安抚使、总管、钤辖、宣谕使、镇抚使等所属,掌书写机密文书。
官名。见“公府水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