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古代官职>武库令

武库令

官名。西汉初为中尉属官,武帝太初元年(前104)改中尉为执金吾,仍隶之,有三丞,掌京师武库兵器,洛阳、大将军等处亦置。东汉沿置,秩六百石,主兵器,丞一员。三国魏置,七品,主藏兵器。西晋沿置,隶卫尉,出征时主武库、领兵器;东晋省。南朝宋置一员,掌军器,隶尚书省库部曹;南齐沿置;梁隶卫尉卿及尚书省库部,又分南、北武库二署令,位一班; 陈卫尉卿下置。北齐为卫尉寺武库署长官,从八品上,掌兵器及吉凶仪仗。隋朝沿置,二员,正八品,炀帝大业三年(607)增为正六品。唐朝置二员,从六品下,掌藏兵杖、器械,以备国用;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东都亦置。金朝为殿前都点检司武库署长官,从六品,掌收贮诸路常课甲仗,以晓军器女真人充。


官名。汉置,属执金吾,为武库长官,六百石,掌兵器。其后历代多沿置,或属卫尉,或属尚书库部。唐代虽仍有武库令之名,而储藏武器的事渐归他处。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中尉》、《后汉书·百官四·武库令》、《晋书·职官志·卫尉》。

猜你喜欢

  • 职役

    宋朝基层政权乡、里、都等头目及州县衙门办事人员统称。又称吏役、徭役。皆由民户充当,分乡役、县役和州役。北宋前期,职役多差民户轮充,故又称差役。行免役法后,出现雇役和义役。

  • 膳牌

    清朝官员向皇帝呈递的名衔牌。因于御膳前呈递,故名。清制,凡文武官员值班、奏事或被引见之日,均各按品级,分别以红、绿两色牌写明衔名,由奏事处递进皇帝阅览,称红头牌、绿头牌。用红头牌者,为宗室王公; 用绿

  • 宝文阁待制

    官名。北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置,充侍从以备顾问。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定为从四品贴职。南宋因之。官名,宋英宗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置,掌更直备顾问。见《宋史·职官二》,参看“宝

  • 比部曹郎

    官名。为魏晋与南朝尚书曹郎之一,“主法制”。见《宋书·百官志上》。

  • 民政使

    官名。清末东三省民政使司之主官。掌主民籍。光绪三十三年 (1907) 设,每省一人,正三品。宣统元年 (1909),依布政使例,升从二品。同年,黑龙江省民政使兼管财政事。官名,清朝置,从二品,掌主民籍

  • 太府左长史

    官名。十六国前凉置。总领政务,实际地位相当于尚书令、仆射。谢艾以败麻秋功,自军师将军进此职。参见“太府”。

  • 判录司右司副

    参见“判录司”。

  • 都水

    官署名。汉朝中央、郡国皆置。主修护水利设施或收取渔税。西汉太常(奉常)所属都水专管皇帝陵园区域内之水利事务,大司农、少府所属都水主管地方水利事务。水衡都尉亦设置长、丞。东汉唯置于郡国。官名。秦汉设都水

  • 文官甄用委员会

    保荐人员的审查机构。北洋政府于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设于首都,设委员长一人,由国务卿兼任;副委员长一人,由大总统特派;委员八至十二人,由大总统于简任文职中派充。甄用方法分文书审查和询问审查两种。文

  • 陇右三使

    官名合称。唐朝太仆寺置,领陇右七马坊事,掌京师马牧西属以后孳课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