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福建都督府

福建都督府

辛亥革命时福建起义武装的军政机关。根据起义后制定的福建《都督府大纲》的规定,都督府以都督为首长,都督府置政务院、参谋部、司令部,属官有参议官、秘书官、参事官等。政务院由临时总长一人、副长二人和各部部长组成。政务院分设八部:即民政部(分地方科、土木科、卫生科、实业科)、外交部(院议决定暂不分科)、财政部(分会计科、税榷科、田赋科、理财科、公债科、盐政处)、军务部(分军事科、人事科、军需科、经理科、执法科、医务科)、司法部(分总务科、民刑科、典狱科)、教育部(分专门科、普通科)、交通部(分邮政科、电政科、航业科、路政科)、警务部(分司法科、行政科、消防科、侦探科)。政务院并有直辖局,计有叙官局、法制局、印铸局、统计局,每局设局长、副局长各一人;还有《都督府大纲》中未列入的船政、公债二局。船政局亦置正副局长,公债局唯设总理一人。参谋部设部长、副部长,分置外事、运筹、调查、测绘四科。司令部有总长一人,《都督府大纲》中未规定其编制。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福建都督府曾呈送根据《都督府大纲》的编制,都督府主要职官的请委名单(见《临时政府公报》第五、六两号),旋内务部认为“共组织名称显然于国内独立成一政府,”大总统即据此命令公报局声明取消(见《临时政府公报》第十号)。此时福建都督府的请委名单没有被批准,是由于临时政府不同意这种类似中央政府的都督府组织法规,但按《福建都督府大纲》组织的军政府事实上一度存在,而且代表了辛亥革命时期一部分起义省区军政府的组织形式。

猜你喜欢

  • 舟楫署令丞

    官名。隋初都水台都水使者领掌船局都水尉二人,炀帝时改置舟楫署令一人,丞二人,属都水监。唐于贞观六年(公元632年)置舟楫署,有令一人,正八品下,掌舟楫、运漕;漕正一人,监漕一人,漕史二人;上元二年(公

  • 赐衣

    官员升赏的方式之一。历代多有此制,如《明史记事本末》卷四二记明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南京兵部尚书马文升为左都御史,陛见,“赐大红织金衣一袭。”

  • 侍伯中旅下大夫

    官名。北周置。《隋书·韩擒传》:“周武帝时,(韩僧寿)为侍伯中旅下大夫。”正四命。官名。北周置,正四命,为掌禁兵之官,府属不详。任此职者见《隋书·韩擒虎传》:弟僧寿,周武帝时为“侍伯中旅下大夫”。

  • 宣和库

    官署名。北宋徽宗宣和(1119—1125)年间,蔡絛为遨取宠信而建议创置。拘括四方金帛及府藏所储,入藏此库,作为皇帝私财。官库名。宋宣和间,蔡绦为博取徽宗的宠信创建宣和库,掌收储财物,分列泉货、币

  • 知会

    文书名。清朝中央各部院间所使用的平行文书之一。

  • 燕京路总管大兴府

    官署名。元朝置。太祖十年(1215)蒙古军占领金中都,改名燕京,置燕京路总管大兴府管理市政,隶燕京行尚书省。

  • 检法

    官名。宋朝刑部、大理寺、御史台,户部、三司及各路提点刑狱司均设,掌检详法律。金朝户部架阁库、元帅府、大宗正府、御史台、左右三部检法司等官署亦置,员数不等,从八品。章宗明昌五年(1194)规定,女真检法

  • 右玉铃卫大将军

    官名。即右领军卫大将军,唐武则天光宅元年(684)改,中宗神龙元年(705)复名右领军卫大将军。

  • 详复案

    官署名。北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始置,属刑部,掌复审阅天下大辟狱案。南宋因之。

  • 捕兽下士

    官名。西魏、北周秋官府田正下大夫捕兽中士佐官,正一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