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古代官职>行军司马

行军司马

官名。西魏、北周时有军事行动时临时设置,事迄即罢。尉迟炯伐蜀时,柳敏自吏部郎中任此职,掌军中筹略。唐、五代时置为节度使主要幕僚,掌本镇军符号令、军籍、兵械、粮廪、赐予等事务,权任甚重。唐德宗以后,常继位为节度使,有“副倅”之称。文宗开成(836—840)时一度省罢,晚唐复置。元帅、都统开府时亦置,所掌同。辽袭唐制,亦在节度使下置此职。宋朝列为散官,无职掌,常用以安置责降官。党项亦本唐制而置,设于节度使衙门。北宋太宗雍熙二年(985)李继迁占银州,预署官职设之。李德明在位时,设行军左、右司马,掌军事重任。


官名。三国魏咸熙元年,司马昭挟魏帝止长安,时百官皆在邺,便以山涛为行军司马镇邺。行军司马之名始于此。唐代兵马元帅、节度使都置行军司马,掌佐军政。另有行军左司马、行军右司马,位在行军司马之下。《新唐书·百官四下·外官》:“天下兵马元帅、副元帅、都统、副都统、行军长史、行军司马、行军左司马、行军右司马……行军司马,掌弼戎政,居则习蒐狩,有役则申战守之法,器械、粮糒、军籍、赐予皆专焉。”

猜你喜欢

  • 绰尔齐巴

    满语官署名。又作“绰尔齐衙门”。清朝专习满洲、蒙古吹歌处。

  • 大司马长史

    官名。西汉哀帝元寿二年置大司马长史,俸千石,为诸吏之长,掌诸事务(见《汉书·百官公卿表》)。大司马长史即大司马所属的长史,秩千石,为幕僚之长,佐大司马处理事务(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到东汉,世祖

  • 库部员外郎

    官名。兵部库部司次官。隋文帝开皇六年(586)始置,炀帝大业三年(607)改置承务郎。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复旧,置一员,从六品上。高宗、玄宗时曾随本司改名司库员外郎,寻各复旧。五代因之。北宋初为六

  • 尚舍局奉御

    官名。即尚舍奉御。

  • 枢辅

    官名。明朝用称内阁辅臣出掌兵事之官。仅见于天启元年(1621)内阁大学士孙承宗督师经略山海关一例。

  • 茂崖

    职官封号。置授与末品官,又称为武孝恭敬东南姓关民忍地,下有论予、功有、友要、善定、涨满等五种。

  • 沙布隆

    大喇嘛名号。西藏置,员额十二人,属于能“转生”的活佛,其地位在呼图克图之下。参见“呼图克图”。

  • 屯副

    杂任职名。唐置,见“屯主”。

  • 摘印

    清朝官员处分制度。外任官员因钱粮、刑名事件被降调或革职离任,由督抚另行委员接署印篆者,称为摘印。凡被参奉旨降革之员,于部文到日,该督抚应及时委员摘印。否则,得照徇庇例,降三级调用。至于钱粮、盗案限满等

  • 福建行省

    官署名。全称福建等处行中书省。元世祖至元十五年(1278)置,治福州。后移至泉州,寻复还旧治。二十八年,改为宣慰司,隶江西行省。次年,复立。成宗大德元年(1297),改称福建平海等处行中书省,移治泉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