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簿
汉朝郡国县根据国家的考察科目,每年都编写一部汇报总册,称为计簿,其内容科目包括辖区内的户口人数、垦田亩数、钱谷出入,盗贼多少等,年终上报,县报郡,郡国报朝廷。其后,魏、晋、南朝因之。
汉朝郡国县根据国家的考察科目,每年都编写一部汇报总册,称为计簿,其内容科目包括辖区内的户口人数、垦田亩数、钱谷出入,盗贼多少等,年终上报,县报郡,郡国报朝廷。其后,魏、晋、南朝因之。
官名。清末新设之职官。掌文书案牍。外务部及新陆军中所设均分为一等、二等; 国子监所设为二等、三等。又,清末新设之川滇边务大臣,所属亦有书记官。详见“一等书记官”、“二等书记官”、“三等书记官”。民国时
文书名。清朝奏折之一种,凡以某一事件奏知皇帝之奏折即为“专折”。
见“两京武库丞”。
官名。北齐置。从九品上。参见“特牛局”。
僧官名。明清置,属僧录司。秩从六品,左右各一人。
官名。隋朝陇右牧次官,置一员,视从六品。
官名。北洋政府置,为全国水利局的长官。见“全国水利局”。
官署名。南宋置,属工部,掌器甲制造之政令。
官名。西魏、北周置,详见“后侍中士”。
官名。明清礼科之主官。掌科事。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设一人,秩正八品。建文 (1399—1402)中改为正七品。清顺治十八年(1661)设满、汉各一人。康熙四年(1665)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