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古代官职>计议官

计议官

官名。南宋高宗建炎四年 (1130),御营使司并归枢密院为机速房,改御营使司干办公事置,正八品。绍兴十一年 (1141) 罢。又南宋都督府、宣抚处置使司、制置使司、三衙等官署亦置。金章宗明昌六年 (1195) 以枢密使、礼部尚书、御史大夫等二十三人充任,商讨国家军事大计。


军事幕职名。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置御营使,并归枢密院为机速房,干办公事四员改为计议官,掌参预军事谋划,至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减罢。在枢密院设计议官期间,都督府中的建议官先后改名详议官和咨议军事;而在枢密院废计议官后,都督府、制置使司、三衙、都统制司又另置计议官,其时所设的计议官,其地位低于咨议军事。

猜你喜欢

  • 清理财政处帮提调

    官名。清末度支部清理财政处副长官。宣统元年(1909)设。二人。正四品,以本部左、右参议兼充。掌佐提调总司清理财政事宜,稽核处务。

  • 秘书任用资格

    依照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一月九日北洋政府公布的《秘书任用法草案》规定, 所谓秘书, 包括秘书长在内,均不得按《文官任用法》的规定任用,得由各官署的荐任文官兼任,但国务院秘书不在此限。民国四年(公

  • 掌冰下士

    官名。西魏、北周天官府膳部中大夫掌冰中士佐官,正一命。

  • 岸奔

    官名。吐蕃官,掌财政收支。

  • 州参军事

    官名。唐置于诸州,其秩上州正八品下,中州正九品下,下州从九品下。掌随长官出巡,赞导礼仪及考核属吏的勤惰。州参军事与典狱、问事、白直、执刀诸杂职掌组为州的参曹。

  • 契丹、汉儿、渤海内侍都知

    官名。辽朝置。内侍省官员,统领内侍省契丹、汉人、渤海内侍。

  • 职方承务郎

    官名。隋文帝置职方员外郎,为侍郎的副职。炀帝改诸司侍郎为郎,废员外郎,增郎的员额为二人,后又减为一人,另置承务郎一人,掌同员外郎。唐武德初沿置,三年 (公元620年)改为“职方员外郎”见该条。

  • 宗学正

    即“宗子正”。

  • 上骑督

    官名。西晋置。统宿卫禁兵,侍卫皇帝,属左、右卫将军。与虎贲、羽林、异力、命中督并称二卫五部督。武官名。晋置, 属骁骑将军,掌统特选之兵。

  • 军需官

    (1)军中佐官名。清末设于新军,掌军需事务。军一级设总军需官,镇一级设正军需官,标一级设副军需官。(2)海军同等官。北洋政府设置,有一、二、三等军需官,其军阶分别为上尉、中尉、少尉,掌理海军军需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