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古代官职>谥法

谥法

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朝廷给予谥号的规则,始于周朝,相传有周公谥法、春秋谥法等。秦朝废,汉朝复用,历代因袭。《史记·秦始皇本纪》 : “太古有号毋谥,中古有号,死而以行为谥。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朕弗取焉。自今已来除谥法”。《容斋续笔·谥法》: “自 (周) 文王武王以来始有谥。周之政尚文,斯可验矣。如尧、舜、禹、汤,皆名,皇甫谧之徒附会为说;至于桀、纣,亦表以四字,皆非也。周王谥以一字,至威烈、贞定益以两。而卫武公曰‘懿圣武公’,见于《楚语》;孔文子曰‘贞惠文子’,见于《檀弓》; 各三字。意当时尚多有之。唐诸帝谥经三次加册,由高祖至明皇,皆七字,其后多少不齐。代宗以四字,肃、顺、宪以九字,余以五字,唯宣宗独十八字,曰 ‘元圣至明成武献文睿智章仁神聪道大考。国朝祖宗谥十六字,唯神宗二十字,曰礼元显道法古,立宪帝德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考。盖祭京所定也。”


天子将相死后,根据其生前事迹,评定一个称号,叫“谥法”。帝王之谥,有礼官议上;臣下之谥,由朝廷赐予。《逸周书·谥法解》:“维周公旦、太公望开嗣王业,建功于牧之野,终将葬,乃制谥,遂叙谥法。谥者,行之迹也;号者,功之表也;车服者,位子章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

猜你喜欢

  • 太子副直监

    官名。北齐置。太子门下坊殿内局副长官,员四人,从六品。隋及唐初沿置,随局改属太子门下坊内直局,员二人,从六品下。亦作“太子内直副监”。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称丞。

  • 正科

    ① 明清科举考试中按期举行的乡试、会试称正科。每三年一次,乡试逢子、午、卯、酉年举行,会试逢丑、未、辰、戌年举行。如遇国家庆典增加举行之乡试、会试称恩科。②官名。明清地方府之医学学官。明洪武十七年(1

  • 弘义宫

    辽朝宫帐名。太祖置,又称“算斡鲁朵”。契丹语腹心曰“算”,宫帐为“斡鲁朵”。以心腹之卫置,后又增渤海俘户、锦州户。宫帐在临潢府,陵寝在祖州东南二十里。有正户八千,蕃汉转户七千,出正丁一万六千,蕃汉转丁

  • 北寺

    官署名。明朝北京大理寺的省称。因与南京大理寺相别,故名。

  • 五邑守堰

    官名,西周置。掌五邑守卫事。五邑是特指周都丰、镐、葊、成周,王城五地,或指一般五邑,不详。

  • 资正院

    官署名。元朝置。顺帝至元六年(1340)置。掌完者忽都皇后财赋等事,正二品。设院使六员,同知、佥院、同佥、院判各二员。将昭功万户府司属,集庆路钱粮并入,有司每年验数拨付资正院。正官皇后死后,册立完颜忽

  • 斗子

    宋朝下等役职名。掌仓库出纳用斗,差下户充当,或招募。公人名。宋代州役之一,掌仓库出纳用斗。一般差下户充任或出于招募。

  • 安徽司员外郎

    即“安徽清吏司员外郎”。

  • 侍中中书监

    官名,三国魏置。侍中为加官,加此官者侍从皇帝左右,为皇帝的近侍。中书监和中书令共掌机密,典尚书奏事,权任相当宰相。其后,晋和南北朝皆沿置。《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齐王芳》:“正始元年春二月乙丑,加侍

  • 休职

    北洋政府铨选制度中的一项规定。依照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一月九日北洋政府公布的《文官保障法草案》的规定, 文官非得其同意, 不得转任同等以下职位。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得令其休职:一、依惩戒法的规定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