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银印

银印

清朝中央和地方常设机构所用最高一等之印信。由礼部铸印局铸造。宗人府、军机处、六部、都察院、理藩院、翰林院、内务府、通政使司、大理寺、太常寺、顺天府、各省布政使司,以及衍圣公、公、侯、伯、经略大臣、领侍卫内大臣、大将军、将军等俱用之。其规制,视各衙署而定,有直钮,直钮二台、三台,虎钮二台、三台等不同种类。文字多以满、汉文并用,亦有用满、汉、蒙三种文字者(如理藩院),及满、汉、托忒、回四种文字者(如伊犁将军)。字体有尚方大篆、柳叶篆者,而蒙、托忒、回三种文字不篆。


用银铸刻的印。因汉朝秩比二千石以上的官员用银印,故有时代指二千石以上的官吏。魏晋沿其制。参看“铜印墨绶”、“银印青绶”条。

猜你喜欢

  • 三舍法

    宋朝三舍考选法或三舍选察升补法简称。神宗熙宁四年(1071),定太学生三舍法,分上舍、内舍、外舍三等。初入学者为外舍,人数不限,春、秋各考一次。外舍选升内舍,限二百人。内舍选升上舍,限百人。上舍生学业

  • 帐下右部督

    官名,三国吴置,掌右部军务,《三国志·吴书·陆逊传》:“(孙)权纳其策,以为帐下右部督。”

  • 封驳司

    官署名。北宋太宗淳化四年(993) 置,凡制敕有所不便者皆许封驳,依例施行之常程公事不得辄有留滞,设知给事中事为长官,以两制以上充任。不久废知给事中事,以本司隶银台司,由枢密直学士领之。后另设知封驳司

  • 主事

    官名。汉朝光禄勋所属有南北庐主事、三署主事,于诸郎中察茂才高第者为之,秩四百石。三国魏沿置,属中书,官七品。晋朝门下、中书亦置,官八品。南朝宋、齐、梁、陈及北朝魏、齐并置,称主事令史。北齐尚书诸曹、隋

  • 左右演法

    道官名。明清置,属道录司。秩从六品,左右各一人。

  • 右陶

    官署名。战国燕置。燕国设置右陶、左陶两官署,分管陶器制作。战国燕国陶文有此官。

  • 营田大使

    官名。北魏置。掌管军士屯田事务。《魏书·范绍传》: “发河北数州田兵二万五千人,通缘淮戍兵合五万余人,广开屯田。八座奏绍为西道六州营田大使,加步兵校尉。绍勤于劝课,频岁大获。”

  • 猛骏将军

    见“十猛将军”。

  • 司封郎官

    司封郎中、员外郎通称。

  • 尚方署令

    官名,金朝置。从六品,掌造金银器物、亭帐、车舆、床榻、簾席、鞍辔、伞扇及装钉之事。其佐官有丞,从七品;直长,正八品。见《金史·百官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