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閤门司

閤门司

官署名。宋朝置,掌朝会、游幸、宴享司仪,文武官员自宰相、宗室亲王以下及外国使节与少数族首领朝见、谢辞,按品秩引导叙班,赞其拜舞并纠失仪之事。庆礼奉表由东上閤门掌之,慰礼进名由西上閤门掌之。北宋前期,閤门使、副使为武臣阶官,别置知閤门事为本司长官。神宗元丰五年 (1082) 始令閤门使、副使实领本职。其后,多以外戚勋贵充任,位同侍从官。徽宗政和二年(1112),改閤门使为左武、右武大夫,复置知閤门事为长官。南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令右武大夫以上称知閤门事典客省、四方馆事,官未至者称同知閤门事同兼客省、四方馆事。孝宗乾道六年(1170),置閤门舍人。淳熙(1174—1189)间,置看班祗候。辽朝置东上閤门司、西上閤门司,各设使、副使。西夏亦置。


官署名。唐制,正殿朝会,百官从东西上閤门进入殿廷,设閤门使以掌閤门出入事务,五代后梁沿唐制设东西上閤门使。至宋设閤门司,掌朝会宴幸供奉,赞相礼仪之事。文武官自宰臣、宗室至亲王,外国自契丹以下,朝见辞谢皆掌之,按其品秩以为引班、叙班的次第。凡庆礼奉表掌于东上閤门,慰礼进名则掌于西上閤门。设东西上閤门使各三人,副使各二人,为閤门司的正副长官,后来渐无职掌,为武臣迁转之阶,政和中改为左右武大夫。乃以知閤门事、同知閤门事为本司正副长官。属官有宣赞舍人及閤门祗候。南宋建炎初,客省、四方馆并入东上閤门。由知閤门事主管。辽南面官中有东上閤门司与西上閤门司,属门下省,以东西上閤门使与副使为正副长官。金于宣徽院亦设閤门司,置东西上閤门使各二人,副使各二人,签事各二人。

猜你喜欢

  • 内作使

    官名。唐玄宗时置,主少府制作诸事,领绫匠八十三人、巧儿四十二人等。昭宗天祐元年(904) 停。官名。《文苑英华》所载唐大和三年(公元829年)与大中元年(公元847年)的《南郊赦书》均提到内作使之名。

  • 临漳部尉

    官名。北齐于临漳县置左部、东部二尉,分掌追捕盗贼,伺察奸非。左部管九行经途尉。

  • 承务

    官名。即尚书省左、右司郎中,唐高宗龙朔二年 (662) 改,咸亨元年 (670) 复旧。参见“左司郎中》。官名。承务是承务郎的简称。隋朝六部设承务郎;属于户部的有人部承务郎、度支承务郎、金部承务郎、仓

  • 五经博士

    官名。①秦、西汉初太常属官有博士,文帝又增设诸子专书博士和儒家专经博士,武帝建元五年(前136)始置五经博士。初秩比四百石,后升比六百石。除原有议政、制礼、藏书、顾问应对等职能外,又增学官职能,掌策试

  • 司郊上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春官府典祀中大夫属官,员一人,掌在东、西、南、北等四郊祭祀的有关事务,下设司郊中士、司郊下士以佐其职。正三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

  • 寡小君

    春秋时期臣子对别国自称其国君夫人的谦辞。《论语·季氏》: “邦君之妻”,“邦人称之曰君夫人,称诸异邦曰寡小君。”

  • 将作监丞

    参见“将作丞”。官名。隋唐与宋置,属将作监,协助监与少监处理监务。见“将作监”。

  • 宁远将军

    官名。将军名号。三国魏置(一说始置于西晋,山涛为冀州刺史时,加此)。魏、晋皆五品。十六国后赵、西凉亦置。南朝宋五品,梁武帝天监七年(508)定为武职二十四班中的十三班,普通六年(525)改为武职三十四

  • 牧马

    官名。西周时期郑国置。掌放牧马匹。《郑牧马受簋铭》: “郑牧马受作宝簋”。

  • 俸禄

    旧时称官吏所得之薪水。古代官吏的“工资”,也简称俸(也写作奉)或禄。它是俸钱、俸银、俸谷、禄米的总称。《三国志·吴书·朱桓传》:“爱养吏士,赡护六亲,俸禄产业,皆与共分。”参看“俸”、“秩俸”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