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古代官职>

官名。春秋时楚、吴、邾等国置。楚国或称“大阍”。守门小吏。《左传·昭公五年》:“(楚子曰)若吾以韩起为阍, 以羊舌��为司宫, 足以辱晋, 吾亦得志矣。”《襄公二十九年》吴人伐越,获俘焉,以为阍”。《定公二年》:“邾庄公与夷射姑饮酒,私出。阍乞肉焉,夺之杖以敲之。”


官名。春秋时楚国设置,即“门尹”,见该条。

猜你喜欢

  • 城门吏

    官名。清朝八旗步军营所属掌管京师城门之职官。康熙十三年 (1674) 设。初名“城门校”,后改称“城门吏”。正七品,掌司门禁,稽察出入之事。额设满洲十八人,守内九门,每门二人; 汉军七人,守外七门,每

  • 河堤谒者

    官名。即“河堤谒者”。官名。西汉置,掌治河,不常置。陕西西安汉城出土有“河堤谒者”官印。或称河堤使者。据《汉书·沟洫志》,咸帝时有河堤使者王延世,监筑堤治河。《后汉书·王景传》李贤注引《十三州志》则曰

  • 冶工

    官名。冶金工匠师傅。掌金属器物的铸造。《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右御、冶工言王”。

  • 掌刍中士、下士

    官名。“刍”即干草。北周分《周礼》地官委人之职置掌刍中士,正二命,掌刍下士,正一命。掌干草的收藏,属地官府虞部下大夫。参见“掌薪中士、下士”。

  • 工部四科

    官署名。明洪武八年 (1375),因事务繁剧,于工部增置,科设尚书、侍郎、郎中各一人,员外郎二人,主事五人,照磨二人。十三年罢。

  • 公府左户曹

    公府诸曹之一。东汉太尉府置户曹,主民户祠祀农桑事。北魏北齐三师、二大、三公府置左户曹,设兼左户行参军以主之。

  • 黑白昂邦

    满语官名。汉译有二: ① 议政大臣。②参赞大臣。

  • 宁戎校尉

    官名。十六国前凉置。领兵,驻枹罕(今甘肃临夏东北)。张瓘任此职时兼河州刺史。见《晋书·张轨传》。

  • 传法院

    官署名。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改译经院置,属鸿胪寺,掌翻译佛经。官署名。宋太平兴国五年(公元980年)置译经院,八年(公元983年)改为传法院,属鸿胪寺。所掌为翻译经卷,润色文字。

  • 东西南北部护漕掾

    官名,晋置,掌护漕运河道,属大司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