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驻防副都统

驻防副都统

武官名。清置,秩正二品,置于各战略要地,统辖驻防八旗兵。其驻防地区设有将军者,受将军的节制,无将军的地区,则独当一面。独当一面的副都统有四人,直隶密云副都统、山海关副都统、山东的青州副都统,甘肃的凉州副都统,其防务直接汇报于兵部,并可直接向皇帝奏事。属于将军节制的都统共二十九人,属盛京将军节制的有盛京、兴京、金州、锦州副都统,其中盛京副都统与将军同城驻防;属吉林将军节制的有吉林、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县)、伯都纳(今吉林省扶余县)、阿拉楚喀(今黑龙江省阿城县)、三姓(今黑龙江省依兰县)、珲春六副都统,其中吉林副都统与将军同城驻防;属黑龙江将军节制的有黑龙江城(即瑷珲)、墨尔根(今黑龙江省嫩江县)、呼兰、呼伦贝尔(今属内蒙古自治区)四副都统;属江宁将军节制的有江宁、京口二副都统,其中江宁副都统与将军同城驻防;属杭州将军节制的有杭州、乍浦二副都统,其中杭州副都统与将军同城驻防。各地受将军节驻的驻防副都统除与将军同城者外,各统率一部分官兵,防守所驻之城,防务均汇总于本防区的将军。此外,福州、宁夏、成都各一副都统,荆州、西安、伊犁、广州各二副都统,分别归同城驻防将军节制,与将军共同统领所属驻军,办理本城防务。

猜你喜欢

  • 司礼少常伯

    官名。即礼部侍郎,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咸亨元年(670)复名礼部侍郎。官名。唐龙朔二年(公元662年)改礼部侍郎为司礼少常伯,咸亨元年(公元670年)复旧。

  • 僚属

    长官的下属官吏,也称“属僚”。《三国志·吴书·孙登传》:“接待僚属,略用布衣之礼。”

  • 外务部会办大臣兼尚书

    官名。清末外务部之长官。光绪二十七年(1901)设。从一品。佐外务部总理亲王主持交涉事务。宣统三年(1911)省会办兼职,改尚书为外务部大臣。

  • 一齐额尔机哈分布勒哈番

    即“伊齐额尔吉哈福布勒哈番”。官名,这是满语的音译,也译为“伊齐额尔吉哈福布勒哈番”,汉名为“右通政使”。明朝洪武10年(公元1377年)置右通政使一人,为通政使司的副长官,正四品,助通政使掌受内外章

  • 国冠

    最大的官,即所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级官员。《史记·楚世家》:“陈轸曰:今君已为令尹矣,此国冠之上。”

  • 尚食局使、副使

    官名。金置,为尚食局的佐官。见“尚食局”。

  • 常侍侍郎

    官名。南朝梁陈置,属集书省,掌侍从顾问,品秩未详。

  • 虞曹少卿

    官名。北魏置。《魏书·官氏志》: “(孝文帝太和十五年-477)又置司空、主客、太仓、库部、都牧、太乐、虞曹、官舆、复育少卿官。”太和十七年定为三品上,太和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未载。

  • 官人

    ① 泛指官吏。《荀子·强国》: “官人益秩,庶人益禄。”② 以官委人。《左传·襄公十五年》:“官人,图之急也。”③唐朝指有官职的文士。韩愈《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 “一女怜之,必嫁官人,不以与凡子。

  • 农矿部

    官署名。民国十七年置,属行政院。掌理全国农林、矿冶行政事务。设部长一人,政务、常务次长各一人。所属有总务、农政、林政、矿政四司及农事试验场、地质调查所等。民国十八年与工商部合并为实业部。官署名。国民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