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骠骑将军

骠骑将军

官名。骠亦作票。西汉武帝置为重号将军,仅次于大将军,秩万石。东汉位比三公,地位尊崇。魏、晋南北朝沿置,居诸名号将军之首,仅作为军府名号,加授大臣、重要州郡长官,无具体职掌。魏、晋、宋二品,开府者位从公,一品。梁武帝天监七年(508)定为武秩二十四班,陈一品。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一品下,二十三年改二品。北齐二品。北周正八命。隋朝因袭北周府兵制度,改开府府为骠骑府,置为长官,分驻各地,统领府兵,正四品上,分属十二府大将军。炀帝大业三年(607)随府改名鹰扬郎将。唐初复改鹰扬府为骠骑府,置为长官,正四品下,分属十二卫、十二军等。高祖武德七年(624)以后,先后改名统军、折冲都尉,诸卫、东宫诸率府亲、勋卫府所置改名中郎将。明朝置为正二品武散官,初授。清朝为散阶称号。初为武职中属绿营者正二品之封赠,乾隆二十年(1755)改武显大夫。


将军名号。汉武帝元狩二年始用霍去病为骠骑将军,秩与大将军同。东汉光武帝以景丹为骠骑大将军,位在三公下;明帝初即位,以弟东平王苍为骠骑将军,因王故位在公上。魏晋齐皆有骠骑将。梁杂号将军中有骠骑将军;陈后主以萧摩诃为侍中骠骑大将军。北魏、北周也置,隋、唐后期为武散官,宋、金、元、明皆为武散官。见《通典·职官十六·骠骑将军》、《宋史·职官九》、《金史·百官一》、《元史·百官七》、《明史·职官一·兵部》。

猜你喜欢

  • 丁忧

    指遭父母之丧。又曰“丁艰”。父母死亡,子女要居家守丧三年,不任官,不婚嫁,不赴宴,不应考。官员丁忧,通常要解官持服,在家居丧,称“守制”,二十七个月为满。宋朝,武臣若丁忧不解官持服,则给假百日。清朝,

  • 著帐郎君司徒

    官名。辽朝北面官,著帐郎君院官员,在著帐郎君节度使之下,掌著帐郎君族属之事。

  • 江南道监察御史

    官名。清朝都察院所属江南道之主官。掌道事。初为掌道,乾隆十四年 (1749) 确定本道职掌。定设掌印御史满、汉各一人,御史满、汉各三人,皆为正五品。光绪三十二年 (1906) 裁。

  • 左官

    官署名。春秋时宋国置。时设右师与左师。二师各有官属,右师辖右,治所为右官; 左师辖左,治所为左官。详见“右官”。非官名,指舍天子仕诸侯之官。武帝时有淮南、衡山之谋,作左官之律,设附益之法。《前书音义》

  • 计曹

    官署名。三国魏置,长官为掾。见《三国志·高堂隆传》。官署名,三国魏置,掌管会计,其长官称计曹掾。参看“计曹掾”条。

  • 快行

    快行,又名快行家,为宋朝宫廷中的吏役,供奔走传达命令之役,皇帝出行时随从执衣服器物。元代也有;蒙古语作“贵由赤”。

  • 拱卫直都指挥使司

    官署名。元朝置。设于世祖至元三年(1266),秩从四品,掌控鹤六百余户及仪卫事。置都指挥使、副使各一员。十六年,升正三品,增达鲁花赤一员,隶宣徽院。二十年,复为从四品。二十五年,归于中书省礼部。成宗元

  • 内翻书房管理大臣

    官名。见“内翻书房”。官名。清置,为内翻书房的主官,见“内翻书房”。

  • 六曹参军

    官名合称。唐朝州府功、仓、户、兵、法、士等六曹参军事合称。宋朝为州府士、户、仪、兵、刑、工等六曹参军事合称。

  • 移里堇

    即“夷离堇”。官名。金置,从八品,分掌部族村寨事。见《金史·百官三·诸移里堇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