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制术语。指服用金印紫绶的官职,尤特指进为金紫光禄大夫。《周书·赵刚传》:“累迁镇东将军、银青光禄大夫,历大行台郎中、征东将军,加金紫阶。”
官类名。太平天国分官的类别为三种:在天京中央政府中任职的,称为朝内官,在军队中担任各种军职的称为军中官,在地方政府任职的称为守土官。朝内官又分正职官与杂职官两类。参见“朝内正职官”、“朝内杂职官”。
妃嫔名号。北周置, 位在三妃下, 六嫔上,位视三孤。内命妇位号。北周置,为皇帝之妾。员额三人,位视三孤,在三妃之下。《隋书·礼仪志》载“皇后率三妃、三㚤、御媛、御婉至蚕所亲祭。”王仲荦《
官署名。清朝礼部所属之机构。顺治元年 (1644) 置会同、四译二馆。会同馆隶礼部,以主客司满、汉主事提督馆事。四译馆隶翰林院,以太常寺汉员少卿兼摄馆事,立回回、缅甸、百夷、西蕃、高昌、西天、八百、暹
即“包衣昂邦”。
县纲纪吏名。功曹之名,在秦为主吏掾,《史记·萧相国世家》记萧何。以文无害为沛主吏掾。”职主郡吏的进退。汉初可能仍称主吏掾,后多以功曹、功曹史为称。县功曹在县属吏中地位最高,职权最大
官名。即兵部员外郎,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咸亨元年(670)复名兵部员外郎。
唐宋吏部、兵部员外郎通称。北宋前期,叙迁转前行郎中
官署名。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北洋政府公布《诉愿条例》,后来改称《诉愿法》;国民党政府成立初期仍沿用,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三月公布了新的《诉愿法》,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复加修订。
指被封为侯的汉初十八位功臣。《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申以丹书之信,重以白马之盟。”注:“师古曰:谓萧何、曹参、张敖、周勃、樊哙、郦商、奚涓、夏侯婴、灌婴、傅宽、靳歙、王陵、陈武、王吸、薛欧、周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