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郡太守
官名。北魏太和二十三年(499)定制,郡太守分上、中、下三等,下郡太守位六品。北齐亦分郡太守为上、中、下三等,每等又有上、中、下三等,共九等。故下郡太守有下上、下中、下下三等,合称三等下郡太守,皆位从五品,而禄秩不同。下上郡太守岁秩二百六十匹,下中、下下郡太守各递减二十匹。下上郡太守有属官、佐史一百零七人,下中、下下郡太守各递减二人。
官名。北魏太和二十三年(499)定制,郡太守分上、中、下三等,下郡太守位六品。北齐亦分郡太守为上、中、下三等,每等又有上、中、下三等,共九等。故下郡太守有下上、下中、下下三等,合称三等下郡太守,皆位从五品,而禄秩不同。下上郡太守岁秩二百六十匹,下中、下下郡太守各递减二十匹。下上郡太守有属官、佐史一百零七人,下中、下下郡太守各递减二人。
官名。元至元二十一年(1284)置。秩正五品,隶诸路金玉人匠总管府,置达鲁花赤二员。
书名。据《史记·司马穰苴传》载,齐威王命大夫整理三代遗规,附有司马穰苴兵法,故又称《司马穰苴兵法》。隋唐诸志误为穰苴自撰。《汉书·艺文志》礼类著录《司马法》一百五十五篇(以其内容论述儒家“修齐治平”的
官名。明清都察院专差御史。明代设巡视仓场御史、提督京通二仓御史,不时巡查。清代沿置,初差一人,后差、停不定。雍正五年(1727)定京、通仓各差一人,乾隆四十三年(1778)增内仓一人。因巡仓御史科、道
又名《六科证治准绳》。简称《六科准绳》。医学丛书。明王肯堂撰。四十四卷。初刊于万历三十年(1602)。全书以阐述临床各科证治为主,故名。包括《杂病证治准绳》八卷、附《杂病证治类方》八卷、《伤寒证治准绳
隋文帝(杨坚)墓。陵在今陕西扶风东南二十里,陵丘作覆斗形。仁寿二年(602),文献皇后(独孤氏)卒,葬于太陵。四年,文帝卒,与后合葬,同坟而异穴。
即“伊彻满洲”。
杂志名。清光绪二十三年七月(1897.8)创刊于上海。半月刊。叶耀元为总撰述。分算学、政学、医学、博物四种。意在振兴教学、切磋人才。每册约二十四页。除上海外,苏州、北京、天津、陕西、广东、福州、厦门等
官名。唐代置于边疆地区,掌安抚边民。宋代不常置。掌招抚讨伐事务。宋太宗时,为镇压李顺起义,曾设川峡招抚使。北宋末年,对金战争中,有时在金统治区设招抚使,负责收复失地。如张所曾任河北西路招抚使,刘光世曾
相传为尧时羲和四子之一,尧命居北方幽都,掌管冬至时节,以正农事。
清代漕粮折征之一种。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六省应征漕粮中有三十六万余石永折征银,每石折征银五钱至八钱不等。其价银统归地丁银报解户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