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蜀
国名。五代时十国之一。唐大顺二年(891)王建攻占成都,任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是为王氏据蜀之始。天复三年(903),封为蜀王,兼并东川、山南。天祐四年(907)唐亡,王建称帝,建国号蜀,都成都,史称前蜀。有今四川、重庆和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共四十六州。咸康元年(925)为后唐所灭。凡二主,共二十三年。
国名。五代时十国之一。唐大顺二年(891)王建攻占成都,任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是为王氏据蜀之始。天复三年(903),封为蜀王,兼并东川、山南。天祐四年(907)唐亡,王建称帝,建国号蜀,都成都,史称前蜀。有今四川、重庆和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共四十六州。咸康元年(925)为后唐所灭。凡二主,共二十三年。
?—247三国时吴郡钱唐(今浙江杭州)人,字子璜。孙权长史、桂阳太守柔之子。东汉末,倾家给济中州人士避乱至江南者数百人,遂显名远近。孙权以为奋威校尉、东安郡太守,使讨山越,得精兵万余人,迁偏将军。建安
官署名。清末大理院分设机构。宣统二年(1910),颁《法院编制法》,规定距离较远或交通不便之省份高审厅内设大理分院。次年,大理院奏请于甘肃、四川、云南、广东四省设置,辖地如总督。未及成立,清亡。
参录、分录尚书事之意。《宋书·百官上》:“晋康帝世,何充让录表曰:‘咸康中,分置三录,王导录其一,荀崧、陆晔各录六条事。’然则似有二十四条。若止有十二条,则荀、陆各录六条,导又何所司乎?若导总录,荀、
位于北京西苑(今中南海),始建于明,明武宗筑台阅骑射,称平台。后废台改建紫光阁。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重修,绘功臣图,刻御制诗置阁内。四十一年在廊内绘平定伊犁、回部、大小金川图。阁前为阅试武进士骑
冠饰。汉代皇帝近侍之臣如侍中、中常侍用,常与貂尾并用,谓之貂蝉。东汉宦官中常侍亦以此为冠饰,晋代沿用。后为贵幸近臣的代称。唐高宗增置散骑常侍,分左、右,隶门下、中书,皆金蝉、珥貂。
官名。清末派驻外国的官员。光绪十三年(1887)始置。从五品,奏补。掌领事馆事务,保护华侨。辖二等通译、二等书记各一人。
①星官名。亦称东壁。二十八宿之一。北方玄武七宿的末一宿。有星二颗,即飞马座γ和仙女座α。《礼记·月令》:“仲冬之月,昏,东壁中。”《石氏星经》:“壁名东壁,又名娵觜。”《古今图书集成·乾象典》:“壁在
宋池州青阳(今属安徽)人,字冬老。登进士第。庆元中,知钱塘县,谄事殿帅吴曦及权臣*韩侂胄。嘉泰元年(1201)骤迁至同知枢密院事,自县令至此,才四年。开禧元年(1205),为四川制置使、知成都府。次年
东汉至宋时对分布在沅水上游少数民族的总称。与今土家、苗、瑶、侗及仡佬等族有渊源关系。其地包括今湖南西部、贵州东部、湖北西部一带,因有雄溪、溪、辰溪、酉溪、午溪(一作
?—386十六国时北海剧(今山东寿光南)人。王猛子。苻坚时为幽州刺史。坚死,拥苻丕为帝,任使持节侍中、车骑大将军、尚书令、清河公,寻为左丞相,执掌军政大权。太初元年(386)在襄陵(今河南睢县)为慕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