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中书门下二品
宰相职衔。唐前期以同中书门下三品为宰相职衔。大历二年(767)中书令、侍中升正二品,同三品名不复用。五代后唐长兴四年(933)冯赟为相,因平章事字犯其父名,敕改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同中书门下二品。后周显德中,枢密使吴延祚亦加此衔。
宰相职衔。唐前期以同中书门下三品为宰相职衔。大历二年(767)中书令、侍中升正二品,同三品名不复用。五代后唐长兴四年(933)冯赟为相,因平章事字犯其父名,敕改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同中书门下二品。后周显德中,枢密使吴延祚亦加此衔。
汉字书写运笔技法。唐卢肇依托韩吏部,得秘授,再传林蕴。宪宗时,蕴作《拨镫序》,概为四字法:推、拖、捻、拽。清朱履真谓“镫”为“灯”,称其法聚大、食、中三指撮管杪,若持小棒而拨灯。或曰其法凡五字:捻、押
官名。隋大业三年(607)增置散职八尉之一,正七品。
见“诗经”。
新石器时代的一种文化类型。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发现于湖北郧县青龙泉。遗址分为三期,分布范围与屈家岭文化基本一致。其中第三期,从出土陶器的形制、彩陶图案与施彩方法等看,应与屈家岭文化有承袭关系,但器物特征
官名。(1)掌管土木工程的辅政大臣。亦称大司空、司工、大司工。相传商代已置,为天子五官之一。西周为三公之一。《周礼》列为六卿之一,为冬官。春秋战国沿置,位列卿或大夫。宋国因避武公讳,改称司城。(2)战
即“亲蚕”。
官名。即门功曹书佐。东汉司隶校尉及州郡长官佐吏,功曹从事属员,主人事、选用。三国蜀州府亦置,职同。晋代后改为西曹书佐。不开府将军、太子二傅及郡皆置,为功曹史之佐。
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升汾州置。治汾阳县。辖境相当今山西汾阳、介休、平遥、孝义、临县、中阳、离石、石楼等市、县地。明清属山西省。1912年废。
五代、北宋时,将领出入战阵的随身护卫,谓之厅直。
官署名。初名总理各国通商事务衙门,旋在关防和各处行文中节去“通商”二字,简称总理衙门、总署或译署。清咸丰十年十二月(1861.1)清政府为办理洋务而设立的中央机构。初只恭亲王奕訢、大学士桂良、户部左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