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国君
即“秦孝文王”。
即“秦孝文王”。
即“托忒文”。
又称分成租。清代指佃户每年就农田收获总额按成交纳之地租。租率一般是五成,也有六成、七成、甚至八成者。此类地租分成比例固定,地租数量随当年农业丰歉而增减,因而业主对佃户生产的干预较多。收获时业主或其代理
学校名。商代所置教育机构。相当于周代的“小学”。《礼记·王制》:“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郑玄注:“左学,小学也。”
云贵高原上一种青铜时代和早期铁器时代的文化。又称云南青铜文化。1955—1960年发掘,遗址在云南晋宁县石寨山,故名。但分布地区不限云南,贵州西部、四川南部、广西西部也有发现。有代表性的遗址是云南楚雄
土司名。明洪武五年(1372)改元大龙番应天府安抚司置。长官龙姓,唐代居此,世守其地。治今贵州惠水县南大龙宛,管大龙、岩脚等处村寨,居民主要为布依族。
官名。清代道官之一。分掌道教事务。顺治中设二人,隶于龙虎山正一真人,并由其保举,报部给札。道光元年(1821)定为正七品,依例升迁提举,缺出由知事等官升补。
余(餘)秦置。《吴兴记》曰: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置。治今浙江余杭市南苕溪南岸。属会稽郡。东汉熹平中迁治苕溪北。唐末吴越时复返溪南。三国吴属吴兴郡,隋属杭州。北宋雍熙初还治溪北。1958年废入临安
相传为夏朝寒国(今山东潍坊东)国君。妘姓。曾驱逐其奸诈子弟寒浞。
1054—1121北宋密州高密(今属山东)人,字元功。元丰进士。知柏乡县,有能名。崇宁初为监察御史,进殿中侍御史,上疏请去冗官、容谏臣、别贤否、宽疲民、节妄费等十事。迁御史中丞,刑部、户部尚书。大观中
即“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