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换
官制用语。宋代官员注授差遣制度之一。又称对易、对替、两易、对移。凡官员因避亲嫌,或因罪被劾受轻罚者,得与其他官员换任。已授差遣,愿与资序相同官员换任,经吏部审验亦可。已经对换者,不得再换。因犯罪应入远地者,不得对换至近地。
官制用语。宋代官员注授差遣制度之一。又称对易、对替、两易、对移。凡官员因避亲嫌,或因罪被劾受轻罚者,得与其他官员换任。已授差遣,愿与资序相同官员换任,经吏部审验亦可。已经对换者,不得再换。因犯罪应入远地者,不得对换至近地。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仿《周礼》大胥置,北周沿置。初为春官府大司乐中大夫属官,北周保定四年(564),改大司乐为乐部,遂为乐部中大夫属官。掌教授舞乐及纠正演奏、舞蹈者的错误。正二命。下设乐胥下士
西晋至南北朝时氐人杨氏所建政权。西晋元康六年(296),略阳清水(今属甘肃)氐豪帅杨茂搜率部还居仇池(今甘肃成县西),众推为主,自号辅国将军、右贤王,史称仇池国。其国传至北周大象二年(580)亡,几经
?—1362元黄岩(今浙江台州)人。方国珍兄。至正八年(1348)从国珍入海。后降元,官至江浙行省右丞。二十二年,被苗军将领王保杀死。
见“关西八卫”。
?—1331察合台汗国汗。怯伯之弟。1330—1331年在位。时汗国辖地东起畏兀儿,西至哥疾宁(今阿富汗加兹尼),西北至柯提(今阿母河下游东岸)。
官署名。隋开皇三年(583)废都水台入司农寺为署,十三年复改都水台。唐武德初废都水监为署,隶将作监,太宗贞观六年(632)复改监。
官名。即治礼郎。唐高宗名治,因而改称奉礼郎。永徽(高宗年号)以后,唐人述永徽以前事,既不能用新名,又不能写“治”字,乃改“治”为“理”,《通典》即其例。
唐时渤海人。历官文籍院少监。一次朝后唐,三次使日本。开平元年(907,日本延喜七年),首次使日。与菅原淳茂交友。后梁贞明五年(919,日本延喜十九年),再次使日。渤海亡后为东丹国英绪大夫。契丹天显四年
一作卢弘正。唐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济西)人,字子强。元和进士。累辟使府掌书记,入为监察御史、侍御史,迁给事中。会昌四年(844)昭义刘稹平,受命宣谕河北三镇。大中初,转户部侍郎,充盐铁转运使。改安邑、解
128—190东汉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又名谞,字慈明。幼好学,耽思经书,征命不应。延熹九年(166),以至孝拜郎中。上书请行三年之丧,正男尊女卑之义,“省财用,实府藏”,“宽役赋,安黎民”。后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