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外
地区名。与“山东”同义。潘岳《西征赋》:“有噤门而莫启,不窥兵于山外。”
地区名。与“山东”同义。潘岳《西征赋》:“有噤门而莫启,不窥兵于山外。”
?—前208秦末人。秦末农民起义时,曾为项梁别将。二世元年(前208)迎战秦将章邯,败死。
战国时人。魏将。魏惠王后元五年(前330),秦大良造公孙衍(犀首)攻魏,他率军御之,在雕阴(今陕西甘泉南)大败,被擒。魏献河西地予秦。
见“疏勒”。
地名。春秋宋地,在今河南虞城县东北。《左传》哀公二十六年(前469):“大尹兴空泽之士千甲,奉(宋景)公自空桐入,如沃宫。”
即栈道。唐开元二十九年(741),陕郡太守李齐物开三门运渠,并于两边夹山的岩壁上凿栈道,窄长七十米。漕运船至此须挽绳引舟,故称挽路。
唐昭宗李晔年号(894—898)。凡五年。
镇、县名。即今甘肃徽县西北伏镇。北魏正始中置栗亭县。属广业郡。后废为镇。唐杜甫《木皮岭》:“首路栗亭西,尚想凤凰村”(《杜工部诗集》卷三),即此。五代唐清泰三年(936)复置县。属成州。蒙古废。
官名。春秋战国置。掌占卜筮卦预问吉凶。《国语·晋语》:“筮史占之。”韦昭注:“筮史,筮人,掌以三易辨九筮之名。”《史记·赵世家》:“王召筮史敢占之。”
战国时鲁国人。任博士。有贤德。穆公时任鲁相,荐孔伋、泄柳等辅佐国政。在职期间奉法循理,廉洁自守。倡言“使食禄者不得与下民争利,受大者不得取小”(《史记·循吏列传》)。故焚毁自家织机,驱逐织妇,拒不受鱼
北宋张载哲学用语。《正蒙·太和》:“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客,暂时之意,王夫之注:“有去有来谓之客。”形,形体,与“无形”相对。张载认为散而无形之太虚是“气”通常的、永恒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