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清夏勤墉撰。二卷。是书据袁枢《通鉴纪事本末》、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所载,自春秋后以迄于宋史事三百二十四则,评论其是非成败之故,治乱得失之由。篇帙不多,尚多持平之论。
①即“李老僧”。②(1220—1278)元党项人,唐兀氏。父李德任,曾为夏国太子。七岁随父守兀纳剌城,蒙古军攻城,父被执,求从父死,蒙古将异之,执以献宗王合撒儿,王留养之。后从宗王移相哥经略中原,以功
①宋令民间按规定财产标准养马,以备官买,称户马。神宗时,北方诸路坊郭户家产及三千贯,乡村户家产及五干贯,各养一马,家产增倍,马亦增倍,至三匹止。参见“保马”。②即厩牧。明洪武时太仆寺所属牧所、群实行的
指宰相府。西汉时丞相即宰相,故丞相府亦称宰府。《后汉书·马严传》:“旧丞相、御史亲治职事,唯丙吉以年老优游,不案吏罪,于是宰府习为常俗。”丙吉即西汉宣帝时丞相。东汉丞相更名司徒,司徒府亦沿称宰府。《后
在今山西寿阳县西,接榆次市界。《宋史纪事本末》:靖康元年(1126),金人围太原,种师中约姚古俱进,师中为金将完颜活女所袭,回趋榆次,至杀熊岭,去太原百里,姚古失期不至,力战而死,即此。
官名。辽代置,为南面官。加官,无实职。
又称戊申马笃山之役。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戊申年)二月孙中山派黄兴组织“中华国民军南军”二百余人,由越南至广东钦州(今属广西)起义,在马笃山等地连战皆捷。得当地群众支持,声势日盛。后转战钦、廉、上
春秋时齐桓公为安定周王室而主持的诸侯之盟。周惠王死,王后欲立王子带继位,太子郑惧乱不敢发丧,向齐桓公告难。齐桓公三十四年(前652),齐桓公邀鲁、宋、卫、许、曹、陈等国盟于洮(卫邑,今山东鄄城西),共
530—590北朝时博陵安平(今属河北)人,字公辅。幼聪敏,博学善文。仕北齐,累迁中书舍人、侍郎,受命参修国史。入北周,授内史上士,掌诏诰。杨坚辅政,参与军机及草拟文告,颇受重用。隋初,授内史令,与高
明代淮安(今属江苏)运河上的仁、义、礼、智、信五座水坝。建于永乐十二年(1414)。仁、义二坝在淮安东门外东北,礼、智、信三坝在西门外西北。自城南引洪泽湖水抵坝口,沟通淮、运两河。每值清江浦运、淮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