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议郎
官名。隋大业三年(607)置,员三十人,正六品,据事大小出使。唐代沿置,为正六品下文散官,郡公出身者由此叙阶。宋初为正六品下文散官。太平兴国元年(976),以避讳改承直郎。元丰三年(1080)复置为寄禄官,从七品,取代旧寄禄官左右正言、太常、国子博士。
官名。隋大业三年(607)置,员三十人,正六品,据事大小出使。唐代沿置,为正六品下文散官,郡公出身者由此叙阶。宋初为正六品下文散官。太平兴国元年(976),以避讳改承直郎。元丰三年(1080)复置为寄禄官,从七品,取代旧寄禄官左右正言、太常、国子博士。
唐开元九年(721)刻。释大雅集王羲之行书。三十五行,行字数无考。早年湮没,明万历时,于西安城南出土。仅存下截,因称“半截碑”。大雅为兴福寺僧,故亦称《兴福帖》。后人谓其集王字,独得精神筋力,俨如生动
见“楚金币”。
即“玄谈”。
商办企业。由在籍绅士王安澜等倡议,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设立,经商部奏准立案。举刘果为总理,袁克定、王祖同为协理,拟筹办全省干路各线。后改称洛潼铁路公司,先筑洛阳至潼关段。公司由豫人袁世凯、赵秉
官名合称。南朝宋、梁称王府所置典祠令、学官令、典卫令。梁时品位自流外五班至三班不等。
水渠名。在唐河北道瀛州河间(今属河北)。(1)在县西北百里。贞观二十一年(647)刺史朱潭开。(2)在县西南五里。开元二十五年(737)刺史卢晖开,自束城、平舒引滹沱水东流入淇水,以通漕运,并溉田五百
即“萧恒德”。
?—470北魏赵郡平棘(今河北赵县)人,字景文。李顺长子。太武帝时为中散大夫,与博士李訢等并参机密。文成帝时授秘书下大夫,累迁中书监,袭爵高平公。朝政大议,事无不关。弟奕有宠于文明太后。中秘书李訢上奏
即“至元辨伪录”。
圉或作圄、御,又称仲叔圉、孔文子、文叔。春秋时人。卫国大夫。卫灵公二十九年(前506),率师随晋伐鲜虞。四十一年,率师会同齐、鲁、鲜虞攻晋赵鞅,占取棘蒲(今河北赵县)。曾问军旅之事于孔子,被拒绝,但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