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敷
北魏赵郡平棘(今河北赵县)人,字景文。李顺长子。太武帝时为中散大夫,与博士李訢等并参机密。文成帝时授秘书下大夫,累迁中书监,袭爵高平公。朝政大议,事无不关。弟奕有宠于文明太后。中秘书李訢上奏献文帝,列其隐罪凡二十余条,因与弟同被杀。
北魏赵郡平棘(今河北赵县)人,字景文。李顺长子。太武帝时为中散大夫,与博士李訢等并参机密。文成帝时授秘书下大夫,累迁中书监,袭爵高平公。朝政大议,事无不关。弟奕有宠于文明太后。中秘书李訢上奏献文帝,列其隐罪凡二十余条,因与弟同被杀。
明代审判制度。因冬季寒冷,为防止狱囚死于饥寒而采取的临时审判,以示宽恤。无定制。惟洪武二十三年(1390),永乐四年(1406)、九年、十二年,宣德十年(1435),间一行之。崇祯十年(1637)代州
见“鼠尾簿”。
?—47东汉初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北)人,字子昭。少为郡吏。新莽败亡后,从刘秀于河北,任安集掾。参与镇压铜马、五校等农民起义军,拜强弩将军,统率中军精锐之士。刘秀称帝后,封新处侯。任泰山太守,击定泰山
书名。清吴赞成撰。三卷。吴氏曾于光绪年间督办福建船政和台湾防务,故是书所辑奏折关涉此二事者颇具史料价值。有光绪十二年(1886)刊本。
1196—1235金契丹人,居霸州(今属河北)。随父移刺捏儿降蒙古,从征战。元太宗元年(1229),袭职为高州(治今内蒙古赤峰东北)等处达鲁花赤,兼征行万户。五年,从征蒲鲜万奴。未几召还,从破兴州(今
地名。即今台湾彰化县。本属诸罗县(嘉义)北部地区,清雍正元年(1723)于诸罗县北半线地设彰化县,即此。
东汉初扶风茂陵(今陕西西安西北)人,字君鱼。少从刘歆学《春秋左氏传》。新莽末,携母避居河西。东汉建武五年(29)守姑臧长。在职四年,虽居富邑,财产无所增。陇蜀平定后,河西守令奉召,皆“财货连毂”,奋独
?—1355元末濠州红巾军将领,郭子兴部属。至正十五年(1355)正月,率兵攻拔和州(今安徽和县)。郭子兴死,与子兴子天叙及朱元璋等归属宋韩林儿红巾军,为右副元帅,同朱元璋渡江。同年九月,与郭天叙率兵
明代各乡里社申明教化之亭。洪武五年(1372)二月,始设于各府、州、县。凡境内人民有犯,书其过名榜于亭上,使人知惩戒。
?—221三国时山阳(治今山东金乡西北)人。素有才名。黄初二年(221)孙权遣使至魏,奉章称藩。他以白衣登江上,与权交书求赂,欲以交结京师,魏文帝闻而杀之。与魏讽并为时人指为浮伪邪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