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谐城
在今江苏宿迁市西。地处古泗水与睢水间,南北朝时为戍守要地。《资治通鉴》:南朝齐建元三年(481),游击将军桓康败魏师于淮阳(今淮阴县西),“进攻樊谐城,拔之”,即此。
在今江苏宿迁市西。地处古泗水与睢水间,南北朝时为戍守要地。《资治通鉴》:南朝齐建元三年(481),游击将军桓康败魏师于淮阳(今淮阴县西),“进攻樊谐城,拔之”,即此。
?—1881清安徽休宁人。咸丰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咸丰八年(1858)命在南书房行走。同治元年(1862)充署日讲起居注官并充实录馆总纂,累迁至刑部左侍郎。光绪元年(1875)充考试阅卷大臣。次年
明四川内江人,字应岐,号来山。嘉靖进士,授知县。累迁顺天府丞,因忤高拱引疾归。万历元年(1573)起补太仆少卿。进副都御史,巡抚山东,下令清丈民田。万历十五年官至工部尚书,不久罢归。著有《蓄德要览》。
两人各持一耜的合力并耕,为西周流行的一种协作劳动方式。《诗经·周颂》:“亦服尔耕,十千维耦”,“其耕泽泽,千耦其耘。”《吕氏春秋·季冬纪》:“命司农计耦耕事,修耒耜,具田器。”这种劳动方式与使用耒耜有
范(範)即“楚文昭王”。
官署名。元代置,属户部。掌丝绵、布帛诸物。都提举一员,正四品。下设提举、同提举、副提举。
官名。西汉时常遣中郎将使匈奴,称匈奴中郎将。元帝以后虽遣使频繁,身分仍为使节,事迄即罢。东汉建武二十六年(50)遣中郎将段郴等使南匈奴,授南单于玺绶,令入居云中,始置使匈奴中郎将以监护之,因设官府、从
元代诸王封号,授驼纽金镀银印。泰定四年(1327)阔不花受封。蛮蛮袭封。
元置古州八万洞长官司,治今贵州黎平县西北罗里乡。属思州安抚司。明洪武三年(1370)改为古州长官司,后废。永乐元年(1403)复置,属贵州卫,十二年改属黎平府。二十五年土著叛,都督俞通海讨平之,三十年
官名。北魏太和二十三年(499)定制,郡太守分上、中、下三等,下郡太守位六品。北齐亦分郡太守为上、中、下三等,每等又有上、中、下三等,共九等。故下郡太守有下上、下中、下下三等,合称三等下郡太守,皆位从
西汉人。成帝时为步兵校尉。成帝以国家藏书颇有散亡,使谒者陈农搜求天下遗书。后诏刘向等人分类校书,以其主校兵书。